▶白石村网格员陈芳正在制作防溺水“救援竿”。通讯员供图
▲网格员自制“救援竿”放在水塘显眼的位置。受访者供图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张媛 通讯员/彭旸晶
暑期来临,天气炎热,多地出现青少年溺水事件。天元区三门镇各村妙计频出,用土方法筑牢暑期“防溺水”安全堤。
一根根竹制“救援竿”,支起生命希望
暑假为防学生溺水,三门镇湖坪村村干部们接到相关通知后集思广益,想出了设置“救援竿”的好方法。
“救援竿”长什么样子?
“哈哈,其实就是一根长长的竹竿。”湖坪村党总支书记唐起根说:“可别小看这根竹竿。万一有人落水,施救者用手直接抱溺水者很危险,可以用救援竿在岸边迅速施救。”
湖坪村的全科网格员们纷纷响应,自己动手,上山砍下粗细合适的竹子,截成长度合适的竿子,用胶带和红色A4纸在竹竿上标注好“紧急救援竿”“请勿挪动”等字样,放置在村里山塘水池边醒目位置。
村民刘义平说,这个土办法好,简单易得,方便快捷。警示牌重要,这样的“救援竿”更重要,关键时刻说不定能挽救一条生命。
每到一座山塘水池,湖坪村的村干部和全科网格员们就和游泳者现场演示“救援竿”使用方法,进一步提升此类溺水救援方式的知晓度。
“小小一根竹竿,看似简单却意义重大。”唐起根表示,此次投放的“救援竿”每根长5到6米,放在水库岸边顺手处,使用方便快捷。为避免误解,唐起根强调,投放不是鼓励游泳,而是以防万一。
三门镇白石村也不甘落后,该村的全科网格员们也就地取材自制“救援竿”,零成本、不怕丢、作用大。他们还对辖区巡查过程中针对缺少警示牌、护栏破损以及其他溺水安全隐患等情况进行记录并第一时间上报,在危险水域放置竹竿、绳索、救生圈等救援工具,确保有人落水后第一时间实施救援。
这样的“救援竿”,很快便成了三门镇的“新潮流”。
一首首易记歌谣,唱出防范意识
“池塘边有很多危险,小朋友们要离它远一点,一不小心脚下一滑,爸爸妈妈就再也看不见,河里面有妖魔鬼怪,阴森恐怖会吃人忽隐忽现,不管是冬天还是在夏天,远离池塘才安全……”
最近,在三门镇上节街社区,这样的儿歌在小朋友们中间传唱,朗朗上口。
原来,这是社区干部和全科网格员自编“防溺水”的儿歌歌词,再配上耳熟能详的《童年》旋律,创作的防溺水儿歌。
“社区干部和全科网格员们分别去到各个幼儿园,教小朋友们唱这首防溺水儿歌。”上节街社区书记马喜雄说,玩水是孩子的天性,但玩水同时也是很危险的,上节街紧邻湘江,是未成年人防溺水的重点区域。“除了防溺水儿歌,我们还将防溺水的知识用游戏的方式教给孩子们。”
社区居民王芳说,她家孩子不仅学会了这首儿歌,还教家长一起唱。这样的方式,能让孩子在快乐的歌谣中受到防溺水安全教育,掌握更多的防溺水安全知识。
湘江水,蓝又蓝,看着想去蹚水玩儿;蹚水玩,真凉快,就是蹚着容易绊;脚一绊,心一乱,扑通扑通水中蹿……除了儿歌,社区和网格员们还自编一首顺口溜,每天在“村村响”里不间断播放。
“儿歌、顺口溜都容易传唱,对宣传防溺水都有很好的效果。”马喜雄说。
网格员“三管齐下”,夯实安全堤坝
三门镇“排查、巡查、督查”三管齐下,针对薄弱环节进行“补网”。
为将举措落到实处,三门镇各村的全科网格员纷纷出动,在辖区内不断巡逻,制止无监护人监管的学生在水边玩耍、游泳等危险行为;排查水域隐患,在危险水域尤其是情况不明的河道、塘坝、水库、沟渠、洞坑、废井等处设置防溺水警示标志;入户宣传,对每个家庭,尤其是有孩子的家庭,发放“防溺水宣传单”,告诫学生及学生家长不要靠近危险水域。
此外,该镇还通过“村村响”循环播放防溺水注意事项、悬挂横幅、设立视频摄像头、微信公众号推送、成立镇村两级巡逻队等方式,将这项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
目前,三门镇确保一塘一牌一竿,共制作并设立“救援竿”与警示标志200多处,悬挂横幅20余条,利用“村村响”循环播放“防溺水注意事项”1000余次,上门发放“防溺水宣传册”1000余份,累计劝阻下水、下河野泳群众10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