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老冰棒厂附近保留的雪糕发放点。 记者/张威 摄
策划/谢中良 罗佳 执行/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威 伍靖雯
“卖冰棒喽,601的绿豆冰棒!”时至今日,“80后”小伙许京靓还能有模有样地喊出记忆里的吆喝声。在他看来,那是炎炎夏日里没人舍得拒绝的一口清凉。
7月12日下午,我和许京靓一起沿着钻石路走到尽头,先入眼的是一个双层停车场。哪怕反复确认,我也很难将眼前的场景与他口中曾誉满全城的601冰棒厂联系起来。
寻找一支简单的冰棒,不曾想翻开了一段泛黄的甜蜜回忆。
旧时冰棒厂热闹非凡
停车场附近,还有一家小超市,门前的冰箱上贴着“株硬集团雪糕发放点”的标识。大概由于是上班时间,超市里没有顾客,老板在里头休息,两位老人坐在附近的树荫下聊天。
见我们聊起老冰棒厂,两位老人转过头来,“现在厂里还发雪糕票,可惜卖的都是外面进的货了。”“喏,这个停车场就是原来的厂址,以前这个点来排队买冰棒的,人挤人呢……”
1980年,601冰棒厂建成投产,当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待业知青以及他们家属的就业问题,并作为员工福利。每年夏天,职工都会领到雪糕票,相当于高温补贴,如果不想吃冰棒,还可以去指定商店兑换白糖、绿豆。
时年42岁的杨旭,是601冰棒厂首任厂长,一直担任到1995年1月退休。他还记得,当时一张雪糕票相当于1毛5,买一支冰棒要一张票,一个冰淇淋要3张票,最贵的蛋筒是5张票。
最初,冰棒厂只对内部职工和家属销售,后来也打开了对外销售的渠道。因为用料足,601冰棒厂生产的冰棒物美价廉,在株洲相当畅销,除了零售还有单位来批发。生意最好的时候,冰棒厂有八九十个职工,“就这样,员工分三班倒还搞不赢。”杨旭回忆。
1999年,601冰棒厂停产,“可惜咯。”说起当年旧事,老人语带惆怅。
难忘卖冰棒的吆喝声
“现在随时可以吃到冰淇淋,却没有那么多惊喜了。”在许京靓的故事里,童年可没有那么多品种的冷饮,木箱、棉花、棒冰,就是他小时候关于夏天的记忆。
“卖冰棒,601的绿豆冰棒!”当年夏天,那吆喝声响遍大街小巷,只要几声,附近的孩子便争先恐后地拥上来。“还记得是白色包装纸上印着‘601’的字样。”住在钻石路附近的许京靓回忆,卖冰棒的小贩往往推着一辆28大杠,拖着一个白色的泡沫箱子,掀开箱子上面的白色褥子,一层层冰棒整齐地码在一起。
每次去买冰棒,他都会提着一个墨绿色的保温桶,“一个桶里能塞下十三支,但是我希望还能再加两支。”他笑着说,小小一个保温桶就是全家半个月的清凉时光。
知了在树上一声声地叫着,小伙伴们一起往回走,一边低头小心地撕冰棍纸。轻轻咬一口,又冰又甜又爽,从嘴巴到肚子,凉一路甜一路,“那种幸福的滋味,忘不了。”他还记得,为了延长这甜蜜时光,大家都舍不得嚼,每一口都在嘴里慢慢地化,一点点地咽……
夏天的夜晚更加美好,那时没有空调,但冰棒厂旁有防空洞,孩子们一起举着冰棒在附近蹦蹦跳跳,大人们就拿着蒲扇在附近纳凉……
手工做冰棒复制童年记忆
虽然当今市面上的冷饮冰棒琳琅满目,吃冰棒对于孩子们来说也不是一件新鲜奢侈的事,但对于工厂子弟陈玺来说,仍想让孩子尝尝自己小时候的冰棒味道。于是手工DIY绿豆冰棒,成了她每年夏天必做的事。
“绿豆的量要足,一支冰棒起码有一半是绿豆。”打开记忆的闸门,陈玺想起小时候,有一次家里还剩了一些雪糕票,父亲去批发了一些冰棒想着零售赚点钱,“怕我长蛀牙,那时隔一天才能给我吃一支冰棒。那次我主动提出帮他一起卖冰棒,最后靠劳动换来两支,回家路上都吃完了。”想起那些趣事,陈玺忍不住笑了。
“现在市面上的冰棒很多,自己动手做,不仅是完成多年来对厂里绿豆冰棒的念想,也是希望让我的孩子在琳琅满目的选择中,感知当年那份纯粹的快乐。”陈玺说,那时候的夏天,舔过的每一根冰棒都是那么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