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危险的野泳何时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昨天,湘江仍有不少学生在野泳。 记者/戴凛 摄

    ▲暑假以来,肖飞(右二)和学校老师对全校236名学生轮流进行“防溺水”家访。 记者/孙晓静 摄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孙晓静 实习生/许嘉良

    7月7日,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6名学生在黄河边玩耍时失联,搜寻出5名失联学生,均无生命体征;

    7月10日,湘潭县发生一起意外溺水事件,5人不幸遇难;

    7月13日下午,河南省驻马店市人民公园,6名学生溺水,送医时确认死亡……

    近日,全国多地发生儿童溺水死亡事件。相关数据显示,溺水是世界各地非故意伤害死亡的第三大原因,也是儿童和青年十大主要死因之一。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溺水死亡人数的56.04%。

    当盛夏遇上暑假,一边是拥有“爱水天性”的孩子,一边是暗流汹涌的江水和深达数米的水塘,学生的暑期安全何去何从?怎样才能让“溺水”远离他们?

    1

    不听劝阻的

    野泳“亲子团”

    7月14日下午5点,太阳照得人晃眼。株洲大桥下的湘江里已有30余名野泳者,其中有10余名未成年人。

    身上套着一个游泳圈,几名小学生已经游出岸边五、六米,身边无任何大人陪护。记者大声告诉他们江里游泳危险,突然从身后传来一个声音,“我在这里看着,没事的。”原来,说话的这名成年人是学生的亲属,但他抬头看了一眼孩子后,又低头玩起了手机。

    过了一会儿,几名初中生模样的孩子上了岸,记者上前询问,他们慌张起来,一名男孩推着自行车往前跑,嘴里说着,“快点走,时间来不及了,被我妈发现会挨打的。”

    晚上8点,夜幕下的江面能见度很低,但前来野泳的人仍络绎不绝。记者粗略一数,一段20米的江面上,密密麻麻地挤了60余人。

    水里,有些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在离岸边不过2米的地方嬉戏;有些人则为了避开人群,在更深处游泳;甚至还有大人带着年幼的儿童,让孩子趴在背上,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

    “水下环境复杂,孩子这么小,万一没抓住,不怕出意外吗?”面对记者的问题,这位父亲显得不以为然,“我的水性很好,出现问题也绝对能够及时反应!”

    “喊得喉咙都哑了,别人还觉得你管闲事。”今年63岁的刘大爷无奈地说。因为担心发生溺水事故,他经常在岸边提醒,但效果甚微。他告诉记者,有些家长在岸上看着,让孩子独自下水,殊不知水底水情复杂,有些地方还有暗流,出事往往就在瞬间,等他们反应过来,再加上天黑,往往已出现险情。

    入夏以来,他看到多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野泳,尤其是一些自认为水性好的家长,甚至直接把孩子往水里丢,美其名曰呛几口水就会了,“一句俗话说得好啊,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2

    有救生圈就万事大吉了吗?

    有正规的游泳场所不去,为何要选择在江里野泳?不少人表示,游泳馆要收费,地方小,人多,不如江里面游得畅快。

    采访中,岸边突然传来一名母亲的惊呼,原来一名八、九岁模样的男孩已经游出近20米,黑暗中隐隐可见一个红色的游泳圈。因为不会水性,看着越游越远的孩子,这名母亲急得直跳脚,直到旁边有会水的大人加速游去,一把抓住孩子将其送回岸边。

    没想到,简单训斥了几句,这名母亲又让孩子跳进了水里,理由是“带着游泳圈,近点没事。”

    但有着多年游泳馆安全员经验的张教练却并不这样认为。他表示,多数家长认为救生圈是孩子的“保命圈”,实则不然,若是使用不当,救生圈可能成为“害人圈”。

    他就曾救助过一个4岁的孩子。当时孩子的母亲选择了浅水池,为孩子套上一个救生圈,就独自一人去深水池游泳。等他巡视时,发现孩子头朝下,腰部卡着救生圈,两条腿在空中直蹬,怎么也翻不过来。他赶紧跳入水中将其一把捞起,但孩子已被呛得哭都哭不出来了。

    记者注意到,大部分儿童游泳时都携带了救生圈等设备。江边,甚至还有人嗅到了“商机”,摆摊出租救生圈和救生衣,吸引了不少野泳者。

    半个小时里,记者尝试以湘江近日发生的溺亡事件劝阻多位携带儿童的家长,均以失败告终,“他们肯定是往里面游了吧,我们就在这外面玩一玩,哪里有那么倒霉。”一名家长不悦地说。

    3

    农村留守孩子的“防溺水”难度更大

    每天晚上,芦淞区大京学校校长肖飞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清点全校班主任上传的全体学生安全名单,确保全校236名孩子人人落实到位。

    肖飞坦言,教师都盼放暑假,自己却最怕过暑假。为什么?因为学校地处大京风景区,附近就是大京水库,学生防溺水形势格外严峻。

    肖飞表示,学生主要来源于附近的三个村,他曾实地勘察过,三个村有90余口山塘,在他看来,每口塘都有可能成为威胁孩子生命安全的“无底洞”。

    早在放暑假前的半个月,肖飞和全体老师就在全校进行了全覆盖的持续宣讲。出生于农村的他表示,农村是青少年发生溺亡的重灾区。农村有沟塘、水库、土坑、野池塘,没人看管的水域多,孩子容易到这些地方去玩水而发生意外。同时,许多孩子的父母外出打工,家中只留下老人看管孩子。而且孩子爱水是天性,农村娃一般家庭条件较差,不会去城市游泳馆,水库、池塘就成了他们最爱的天然消暑地。

    为此,肖飞特意分享了自己曾遇到过的险情。从小在河边长大的他,水性颇好,有一年和同伴去河里游泳,下水没多久就出现了肌肉痉挛。“一下子什么劲都使不上,整个身子都往下沉。”他回忆,惊慌之下,想呼救,但张口就灌入了冰冷的河水,扑腾了一会儿就浑身无力。幸运的是,旁边有人突然发现了险情,丢过来一个游泳圈,他才脱了险。

    肖飞说,放暑假前,全市各学校都进行了集中“防溺水”知识宣讲,暑假期间,老师们也是不遗余力天天在微信、QQ群里强调。就在7月13日,他们还召集了40余名留守儿童,来校集体进行“防溺水”知识学习。

    为了将安全网织得更密,该校全体教师每天点对点与家长沟通,学校与当地村委联合,每天安排志愿者在池塘及附近水域巡逻。同时,学校还组织老师,安排各种有趣的社会实践活动,将留守儿童组织起来,打消他们的下水念头。

    “如果能够在农村建设公益的游泳场所,让这些孩子有正规场所可去,可能是避免他们野泳的一条好出路。”采访最后,肖飞期盼地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