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 网络供图
曾经豪情写下“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的一代民国大诗人、大文豪郁达夫,除了在文学上造诣颇高外,其风流韵事也为人们津津乐道。
1913年,这时已是民国二年了,17岁的郁达夫跟随长兄郁曼陀及长嫂东渡日本求学,并考取了东京第一高等学校预科官费生的资格。
一次,诗人在东京市外的一家公园游玩,邂逅了两个可爱的扶桑少女。她们一边赏着樱花,一边唱着歌儿。可谓是人歌樱花交相映。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诗人更是如此,他被这两个异国女子吸引了。
此时的郁达夫已经谙熟日本的言语习俗,就主动上前去搭讪。由于诗人的才情,他们起初交谈甚欢。但当这两位少女知道诗人是中国人后,就露出鄙夷的目光。于是,这一场美丽的邂逅不欢而散。
诗人感觉到了东京这个大都市的冷漠和悲凉,就于1914年辗转离开东京这个伤心地,进入名古屋第八高等学校学习。
由于郁达夫生性孤僻,在名古屋他也没有交到几个朋友,即使是和中国的留学生交往,也都是泛泛之交的同学关系,没有一个真正的知音。
在此期间,一个叫做后藤隆子的日本女孩走进了郁达夫的世界,郁达夫称她为“隆儿”。两人在日常的交往中渐生情愫,然而身在异国的郁达夫纵使对异性有着极度的渴望,也没敢捅破这层窗户纸。只是为隆儿写了几首有所暗示的诗:
几经沦落至西京,千古文章未得名。
人世萧条春梦后,梅花五月又逢卿。
我意怜君君不识,满襟红泪奈卿何。
烟花本是无情物,莫倚箜篌夜半歌。
犹有三分癖未忘,二分轻薄一分狂。
只愁难解名花怨,替写新诗到海棠。
这段蒙眬的爱恋,注定只能成为回忆。可是诗人终究是注重感情的,因此后来又写了一首《留别隆儿》——
平生窃羡蓝桥梦,略识扬州子夜春。
莫向杏坛提品第,本来小杜是诗人。
后来,郁达夫流亡至苏门答腊,因为精通日语而被迫做了日军的翻译,期间他又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暗中保护了大量的文化界朋友、爱国侨民以及当地居民。1945年8月29日,郁达夫在苏门答腊失踪。后来,外界默认为这一年为其终年。新中国成立后,郁达夫被追认为了烈士。
(来源:张溥杰《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