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团队对提纯复壮种试验田丝瓜的一致性、坐果率、品质等指标进行田间调查。 记者/成姣兰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成姣兰 通讯员/赵小楚)“白关丝瓜品种提纯复壮成果达到预期效果,可以推广应用了。”经过一年多的研究、选育,7月11日,湖南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丝瓜课题组胡新军研究员一行,反复对比农户自留种和提纯复壮种试验田丝瓜的一致性、商品性、坐果率、品质等指标,得出这一喜人结论。
种子是丝瓜产业的“芯片”。多年来,白关丝瓜种子以农民自留种为主,退化严重。产品一致性差、春季种植前期坐果少、品质下降,影响了白关丝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
去年4月,我市与湖南农业大学、湖南省农科院签署合作协议,以胡新军为组长的白关丝瓜院士课题组深入田间地头,启动白关丝瓜提纯复壮工作。
去年春天,课题组在白关镇蚕梅村和沙提村选取了4位白关丝瓜种性保持较好的农户,在其生产田初步选择了9个符合白关丝瓜原始性状的单株进行自交留种。经过在白关镇、海南省两轮纯化选择,最终选出了符合白关丝瓜原始性状的株系。
今年春,课题组在芦淞区白关镇、长沙县高桥镇进行多点试验。在前期反复比较的基础上,7月11日,经过现场评议,专家组一致认为,白关丝瓜提纯复壮品种种性全面恢复,适合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推广。
记者了解到,提纯复壮和绿色综合防控,是白关丝瓜全链提升品质和效益的重要内容。围绕白关丝瓜产业发展,今年,芦淞区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围绕白关丝瓜品牌塑造和品质提升,列出白关丝瓜产业发展规划、种植示范基地、推进三产融合等8个事项近30个子事项,指定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各部门协同作战,白关丝瓜正朝着“一条产业带、一万亩种植面积、两个高标准示范基地、六亿元年产值”的“1126”发展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