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宗莉
近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因6项违规被罚没449万元的消息冲上热搜。而仅一个多月前,银保监会刚刚发布对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5家金融机构及相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罚决定,处罚金额合计约3.66亿元。事实上,近年来各银行已屡屡被罚。这样的现象释放出鲜明信号:监管层重拳出击,保护消费者权益永在进行时。同时也提醒我们,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还任重道远。
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一直是摆在监管机构面前的一道必答题。细究罚单所列的违法违规行为,或涉及违规收取唯一账户年费等小额业务,或涉及“诱导”储户办理保险或者理财产品等问题,还包括违反宏观调控政策、不当关联交易进行利益输送等,种种乱象既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不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针对此,监管层历来态度明确,要让监管“长牙齿”,让违规机构“长记性”。《中国银监会现场检查暂行办法》自2016年开始实施。2018年1月连发《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等3份文件,围绕8方面22条要点继续开展整治银行业乱象的工作。2020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实施办法》正式通过,明确提出要打击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违规行为、合理提升违法违规成本,解决金融领域违法违规成本过低的问题……经过多年努力,银行业强监管严监管的态势基本形成,监管的震慑作用明显提升,银行业变化明显。
同时,也要看到,银行违规收费、违规经营等乱象还远未绝迹。更有个别银行,一边“虚心”认错,一边屡罚屡犯。如此尴尬局面看似令人费解,实则背后自有原因。截至2021年5月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达324.27万亿元。一些大银行年营业收入动辄以千亿计,交纳区区几百万、几千万罚款,无异于罚酒三杯。
银行业规矩多、管理细、监管严,归根结底是为了守好安全这道关。作为金融的重要支柱,银行向上关乎宏观经济,向下连接千家万户。银行合法合规经营是政策红线,更是百姓的利益线,绝不允许丝毫的逾越。唯有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诚信为根本,以服务为灵魂,银行才能良性发展,银行业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国为民筑牢金融安全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