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十二时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曾永红清扫路面。记者/伍靖雯 摄

    ▲郑量辉把鲜红的党旗插在中控台缝隙。记者/戴凛 摄

    ▲学生在“火车头”党建主题公园“打卡”拍照。记者/谭筱 摄

    ▲于贵恒与老伴合影。记者/齐卫国 摄

    ▲颜黎电动车外卖箱上插着国旗。记者/廖智勇 摄

    策划/颜青春 执行/株洲晚报编辑部

    坚守、传承、致敬、聆听、守护……7月1日,党的百岁生日,浓郁的喜气和激昂的情绪回荡株洲。从凌晨到深夜,本报多路记者记录下了这一天的见闻。

     

    05:00

    坚守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伍靖雯

    凌晨5点,黎明时分。街上,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规律而清晰。循声望去,路上只有一抹橘红色的身影,那是环卫工曾永红,她开启了一天的工作。

    雨下了一夜,落叶紧贴路面,更难清扫,这让曾永红花了比平日里更多的力气,但她一秒都没有停歇,“今天还要扫快一些才好,得趁着大家出门前,把路上都扫干净,街边设施都擦一遍,更有喜庆氛围。”

    雨水一滴滴浸入她的工作服,晕染了衣袖和衣角,劳动中的她浑然不觉。弯腰、清扫,她默默重复相同的动作,身后,一条整洁的街道渐渐呈现。

    一些落叶顺着雨水飘向低处,堵在水箅子外,曾永红弯下腰,用手把水箅子周围的落叶捡拾干净。看着路边积水顺利排走,她露出笑容。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都是正常工作。不过,赶上这么特别的日子,做起事来也觉得格外有仪式感。”在曾永红看来,自己为党庆贺百年华诞的最好方式,就是坚守岗位,全力以赴做好当下的工作,确保城市的清爽整洁。

    晨曦初现,雨中的坚守还在继续……

    06:00

    先锋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戴凛 通讯员/殷滋

    早晨6点,B2路公交车驾驶员郑量辉走出调度站,带着提前准备的一面小党旗,快步登上了他驾驶的“唐迪生号”公交车。他在中控台前找到了一个缝隙,把旗杆紧紧地插了进去。“在这个特别的日子,希望更多乘客感受到红色氛围。”

    “我做过公交车修理员、驾驶员,从株洲公交车的升级换代,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郑量辉出生于1970年,老家在岳阳平江,1993年成为一名株洲公交人,如今是B2路公交线班组长。今年“七一”前夕,他刚被评为株洲公交总公司先锋模范驾驶员。他说,从冒着黑烟的柴油车、两节组成的铰链式通道车,到现在的新能源、智轨电车,株洲公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舒适性越来越好,随着公交快速廊道启用,公交的运行速度也得到大幅提升。

    “早上好!”6点08分,B2路即将驶出神农城始发站。驾驶员郑量辉也迎来了第一位乘客。一声友好的问候,也得到了乘客同样友好的回应。

    天色更亮,乘客也越来越多。在中心广场站,退休老人、中学生、上班族排队有序上车。乘客周师傅已退休多年,是一名老党员。在他的手机里,存着刚在街头拍摄的建党百年装饰景观。

    周师傅表示,城市越来越美,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幸福。他会把自己拍摄的照片带回去给爱人看,然后一同收看上午8点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

    08:00

    传承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谭筱 通讯员/徐亚卿

    上午8点,湖南铁路科技职院新建成的“火车头”党建主题公园,不少师生“打卡”拍照。

    入口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格外显眼。栩栩如生的浮雕绘画、层层叠叠的党史墙柱,掩映在郁郁葱葱的校园里。

    “在这里,我们可以一边逛公园,一边学党史,见证党的峥嵘岁月,传承红色精神,驻足观看,拍照学习。一路上见证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让人精神振奋。”前来“打卡”的大二学生周凤莉是一名新党员,她和同学正忙着用手机拍照,记录下这美好的画面。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铁道机车系学生郑金和同学一起握拳宣誓,重温入党誓词。铮铮誓言,激荡人心。

    “在战乱纷飞的年代,共产党人遵从本心,意志坚定地将革命进行下去,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学习。”郑金表示,革命先烈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

    10:00

    爱心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齐卫国 通讯员/邓友华

    天元区栗雨街道菱溪社区因病致贫行动不便的老党员于贵恒有一个微心愿,希望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举办一个庆祝活动。

    7月1日上午10点,菱溪社区党支部、齐心社工和社区志愿者带着水果、菜品一同为于老圆梦,举办一场“爱心一餐饭,温暖长者心”三社联动活动。社区工作人员和社工们发挥“家庭主妇”的本领,为于老准备美味的午餐。

    在准备午餐的空闲时间,志愿者还和于老一起围坐着聊家常,拍照合影留念,屋里充满欢声笑语。于老说,自己祖籍山东蓬莱。1949年,父亲作为军人跟着四野从山东一路南下至湖南。上世纪60年代,在自己8岁时,父亲因手术伤口发炎病逝,母亲一人带着四兄弟全靠国家供养。“党和国家给了我很多很多……”说到动容处,于老湿了眼眶,嘴唇打颤,止不住地哽咽。

    “于伯伯,吃饭啦!都是您爱吃的菜呢!”菱溪社区易珊虹书记一句话,把于老从回忆中拉了回来,齐心社工罗希和志愿者一起扶着于老共同就餐。大家亲切地与老人交谈,共同谋划美好的未来。

    12:00

    致敬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廖智勇

    正午,户外闷热难耐。外卖小哥颜黎驾驶电动车穿梭在大街小巷,额上的汗珠随风飞扬。除了汗珠,飞扬的还有他脸上泛起的笑意和车后外卖箱上插着的两面小国旗。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看着路边两旁灯杆上鲜红的国旗和建党100周年的宣传标语,他情不自禁地哼起那首中国人都熟悉的旋律。感觉渐入佳境,轻声哼唱变成放声高歌。

    “高兴就要唱歌,还要唱得情真意切。”来到餐饮店,他一边从窗口取餐,一边得意地说道。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颜黎虽然没能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支光荣的队伍,可他刚刚考上大学的女儿已经成为一名预备党员。

    “现在老百姓的日子好过得很。”颜黎很满意如今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车上的两面小国旗是他早上特意到楼下精品店买的。他希望以这个小小的举动,表达一个公民对党的敬意。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