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后 跨越1130公里的祭扫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刘头徕、刘二来在爷爷刘贵荣墓前祭奠。 受访者供图

    “茶陵的米酒、亲人包的粽子,爷爷请尝一尝”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李卉 温琳)村庄、城市、山川飞驰而过,千里之外的亲人啊,我们来了……6月8日,G84列车从长沙南站出发,一路疾驰,跨越1130公里,奔向河北石家庄。其中30多名乘客,心情格外激动,他们将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扫在那里长眠多年的11位湘籍烈士。

    前往石家庄的烈士亲属祭扫团中,有茶陵籍烈士刘贵荣的两个孙子刘头徕和刘二来。这是刘贵荣1943年去世后,他的家人时隔78年来的首次祭扫。刘头徕和刘二来带去了家乡的粽子和米酒,让爷爷尝尝家乡的味道。

    一封来信揭开尘封的历史

    时间回到今年5月。

    一封特殊来信寄给了湖南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两名红军后代、烈士寻亲志愿者在信中介绍,河北省石家庄市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埋葬了十余名湖南籍红军烈士,他们大多是参加长征转战至此,牺牲时只有30多岁,不少烈士当时还未成家。

    得到此线索后,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第一时间行动,赴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实地核查有关情况,经过多方核查,安葬在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确有湘籍烈士11名,其中就有来自茶陵县烈士刘贵荣。

    接下来,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开始紧锣密鼓地寻找烈士亲友,他们发动市县镇村四级退役军人服务体系,深入烈士原籍地走访调查,终于在茶陵县洣江街道诸睦村,找到了刘贵荣的两个孙子,即刘头徕和刘二来。

    参加过强渡金沙江战斗,牺牲时仅34岁

    根据档案记载:烈士刘贵荣是茶陵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长征途中参加强渡金沙江等战斗,一生7次负伤。1937年奔赴抗日前线,一度率部收复灵寿县城,在洪子店战斗中击溃5倍以上的敌军。1941年任晋察冀军区第二军分区第十九团团长,率部在多次战斗中痛击敌人。在1943年的黑水窑战斗中,消灭日寇一个小队和伪军一个中队,缴获重机枪一挺、轻机枪两挺、弹药和军用品17车。当年10月,在日寇反扑报复中,刘贵荣和一连战士遭敌合围,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4岁。

    “爷爷的故事很像《亮剑》里的李云龙。”刘二来自豪地说,爷爷刘贵荣是大革命时期参的军,参军时还未满20岁,告别妻子和襁褓中的儿子。爷爷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后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长征转战千里,1943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了。

    “有关爷爷的英雄故事,我和哥哥也是长大以后才知道的。”刘二来回忆,家中长辈告诉他,爷爷是在山西牺牲的,但不知道安葬在哪里,“我和哥哥从懂事起,就一直想去山西寻找爷爷的墓,好好祭奠,寄托思念。”

    直到退役军人事务部门的工作人员找到刘二来和他哥哥,兄弟俩多年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时隔78年,后人首次祭扫

    6月9日上午,祭扫团走进坐落在石家庄城区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祭扫安葬于此的11位湘籍烈士。刘头徕和刘二来作为刘贵荣的亲属,亦在此列。这是自1943年刘贵荣烈士牺牲后,家人的首次祭扫。

    园内宁静肃穆,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纪念碑巍然耸立,318名烈士长眠于此。刘贵荣的墓和其他烈士墓一样,是穹形,底座刻有五角星,墓的后端竖有墓碑,上面刻着他的姓名、籍贯、简要革命经历及牺牲前的职务。时光荏苒,镌刻在石碑上的历史,在岁月的浸润下,愈发厚重。

    虽然时隔78年,可血浓于水的亲情未阻断,始终在亲人心头流淌。

    祭扫当天,刘头徕、刘二来为爷爷献上洁白的鲜花,在墓前撒下来自故乡的泥土,他们还把家乡的粽子和米酒供奉在爷爷的墓前。“茶陵的米酒、亲人包的粽子,爷爷请尝一尝。”刘二来眼含热泪,以这种方式祭奠爷爷。

    这是一次迟来的祭扫,更是一次深情的告白。祭扫仪式完毕后,刘头徕、刘二来和其他烈士亲属久久不愿离去。

    “爷爷的牺牲,换来了祖国的繁荣富强,换来了百姓的安居乐业。爷爷,我们向您敬礼。”刘二来表示,他和哥哥会常去祭奠爷爷,与他说说家乡的人和事,说说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

    华北军区烈士陵园是经朱德总司令提议,为了纪念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华北大地的革命烈士而修建,1954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我国兴建较早、建筑造型艺术较高的烈士陵园之一。

    园内安葬着马本斋、周建屏、常德善、包森、周文彬等历次革命历史时期牺牲在华北地区的318位团职以上的革命烈士,安放着650多位烈士和老红军的骨灰。国际主义战士诺尔曼·白求恩和柯棣华大夫也安葬于此。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