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想贴就能贴? 敷贴的正确“姿势”请知晓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近年来,具有补阳散寒、提高免疫作用的三伏贴逐渐成了夏季养生热点,受到不少人的青睐。然而,许多市民对于三伏贴治疗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三伏贴并不是想贴就能贴,其适应人群、敷贴时间、位置与数量等都有讲究,市民朋友在进行敷贴治疗前要先做一定的了解,不要“踩雷”。

    误区一

    三伏贴只要想贴就能贴

    三伏贴是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以辛温祛寒药物贴在体表不同穴位治疗,达到补阳、助阳、散寒、治病、防病的效果。因而,适用于阳虚及寒性在冬季频发的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三伏贴药物辛温发散,一些疾病不适合进行三伏贴治疗。比如,皮肤疾病、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误区二

    贴的时间越久越好

    不少患者觉得贴三伏贴的时间越久疗效越好,往年甚至有患者为了获取更好的疗效,从上午贴到晚上才取下。其实,外敷中药数小时即可得到有效吸收,外敷时间过久不仅不会增加疗效,反而有可能造成因药物刺激时间过长引起皮肤损伤。

    因此,建议成人外敷三伏贴4小时至6小时,儿童外敷1小时至2小时即可。如果敷贴后出现皮肤瘙痒难忍、灼热、疼痛等不适症状,可提前取下。

    误区三 贴的穴位越多越好

    三伏贴的特色不在于贴的穴位多少,而在于选穴是否精准。

    三伏贴适用于一切虚寒型慢性病,取穴因人因病而异,突出个体化疗法。

    针对每个人疾病的不同选择不同的穴位进行刺激,可以达到不一样的调理效果。因此,选穴不是越多越好,适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误区四 贴完皮肤反应越大越好

    三伏贴选用的药物辛温发散,对皮肤有一定刺激性。若敷贴后出现皮肤瘙痒难忍、灼热、疼痛时,说明皮肤不能耐受药物刺激,应取下药膏,以防损伤皮肤。

    部分患者认为皮肤反应越大越好,甚至出现水泡才取下药膏,其实不然。

    出现水泡可能是皮肤被温热药物所灼伤,如果继续敷贴容易出现感染,贴药后局部感到轻微发热、发痒或发红,说明药物已起作用,皮肤有一定的反应,不可强求起水泡,以防造成皮肤损伤或感染,遗留疤痕,影响美观。

    误区五 三伏贴贴完可以放开喝冷饮、吹空调

    三伏贴虽然具有扶阳散寒的功效,但是阳气易损而难补,若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则易致中阳受损、脾胃虚弱,甚至损伤一身阳气;再者,三伏贴的药物辛温发散,可促进毛孔开放,此时吹空调,容易引起寒气入内,引发感冒。

    因此,对于虚寒型人群,在三伏天特别是敷贴了三伏贴后要尤其避免摄入冷饮,尽量避免吹空调。如果在公共的空调房内,温度建议设置在26℃左右为宜。(本报综合)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