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刘琼 通讯员/朱卫健
“太远了,没时间接种第二针。”“第二针我不想打了,打了不是还有感染的?”……日前,株洲进入了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第二剂次的冲刺阶段,可还是出现一些情况,让负责接种的医护人员磨破了嘴,操碎了心。
6月27日,市卫健委疾控科就市民关注的焦点问题进行答疑解惑。
问题1 市民:太麻烦又没时间,可以不接种第二针吗?
市卫健委疾控科:不可以。因为第一针相对来说是“基础针”,第二针是“加强针”。只有完成全程接种才能获得有效的免疫保护。
问题2 市民:能不能提前接种第二针?
市卫健委疾控科:不可以。首针免疫记忆形成是需要时间的,简单来说,接种完第一针后,身体不会立即产生抗体,需要间隔一段时间才会产生抗体。一般认为是21天,所以需要间隔不少于21天接种第二针,提前接种视为无效接种,延迟接种不影响效果。
问题3 市民:接种第一针后出现不适,可以不接种第二针吗?
市卫健委疾控科:若接种部位有红肿、硬结、疼痛等,或有发热、乏力、恶心、头疼、肌肉酸痛等情况,通常这类反应会随着时间推移自行消失,无需特殊处理,第二针可照常接种。
若接种第一针后,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或者出现其他属于接种禁忌的情况,第二针就不建议接种了。
问题4 市民:接种第一针后发现怀孕了怎么办?
市卫健委疾控科:首先,第二针新冠病毒疫苗建议暂缓,等分娩以后再考虑接种。
如果在接种后怀孕或在未知怀孕的情况下接种了疫苗,不推荐仅因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而采取特别医学措施(如终止妊娠),建议做好孕期检查和随访。
问题5 市民:60岁以上的人群可以不接种吗?
市卫健委疾控科:60岁及以上人群为感染新冠病毒后的重症、死亡高风险人群。
Ⅰ/Ⅱ期临床研究数据显示,该人群疫苗接种安全性良好,与18岁至59岁人群相比,接种后中和抗体滴度略低,但中和抗体阳转率相似,提示疫苗对60岁以上人群也会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建议接种。
问题6 市民:接种第一针后去了外地怎么办?
市卫健委疾控科:可向现所在地社区街道的接种门诊咨询,是否能接种相应第二针。
如果现所在地苗比较充裕,是可以提供接种的。一般会要求出具原所在地的第一针接种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