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堂搬到农场 学生在大自然中茁壮成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一年四季,大自然的变化悄然而明确。

    “树上的橘子快要成熟了,像一颗颗黄宝石。”2020年11月8日,二中青龙湾小学一年级的黄浚峰小朋友站在校园中的果树下,满怀期待。

    果园、农场、高尔夫、神农文化村、老乐中心……拥有株洲唯一的“学校即小镇,小镇即学校”特色,二中青龙湾小学可以共享万余亩青龙湾田园国际小镇资源,整个小镇就是无边界的校园。

    参与一棵蔬菜的旅行

    一棵蔬菜的一生会经过怎样的旅行?

    在青龙湾田园国际小镇的伟大农场有一片属于学校的专有菜地,这是该校“小神农”特色课程的基地之一。

    去年12月底,微风拂过,刚翻耕的菜地弥漫着泥土的清香,走过石板桥,来到自己班上的专属菜地,孩子们兴奋不已。希望的田野上,锄地、浇水、种菜……所有的工作都由孩子们自己完成。

    “小小神农,大大体验。教育,应当始于劳动”。在活动中,孩子们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对“粒粒皆辛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验。

    撒播下梦想的种子,就会有收获的喜悦。一个冬天的孕育,在学生、家长的精心呵护下,农庄内,萝卜菜、白菜、莴笋等绿油油的蔬菜茁壮成长。

    收获季节,学校号召全体同学和爸爸妈妈将收获的蔬菜“物尽其用”。一部分拿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尝,体会劳动的快乐,一部分送给附近老乐中心的爷爷奶奶。“请爷爷奶奶分享我们的快乐,祝福爷爷奶奶身体健康。”将一大袋青菜送到老人手中,一年级的彭蔚骁高兴地说。

    还剩下一些蔬菜,让学生们进行义卖。怎么定价?让孩子们自己到菜市场中进行调查。收入怎么分配?按照帮扶对象的数量,孩子们自己选择购买的礼物。

    “通过学校精心设计,希望同学们在收获满满的爱的同时也有感恩、回馈的能力。”校长曾玉珺说道。学校以劳动教育为特色,开发的特色社会实践课程,让孩子有满满的收获。

    融入特色小镇大课堂

    不只是农场。在青龙湾,孩子还可以同时在公园里、运动场、生活街区等场景里学习成长,在生活的每一处时刻与教育并行。

    结合小镇特色,在建设时,学校就把部分传统绿植换成不同种类的果树,柚子树、石榴树、杨梅树、枇杷树……100余棵果树,可以确保一年四季都有时令水果收获。

    围绕校园水果的认识、探究和分享,与各学科课程进行统整,开展“校园水果节”活动,学校让孩子跳出书本,亲近大自然,通过观察、照顾果树,切实体会到植物的变化。看着果实从小到大,由青变黄,学生没有一个人去擅自采摘,到了收获季节,再组织大家一起分享品尝。

    在小镇里的神农文化村更好地体验传统文化;在体育公园运动中提高素质修养,在公园里尽情嬉戏玩闹……

    “孩子们在小镇里,感受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过程,也会在一棵菜、一丛稻、一株花中发现万千世界,生命教育、情意教育、挫折教育、科学教育等都渗透其中。”该校校长曾玉珺说。这种教育,让孩子们可以释放纯真天性,拓展更多认识、感知世界的方法。

    在这里,孩子以独特的方式,与大自然同生共长。

    (图/文 唐翔 汪洋龙)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