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杰辜鸿铭:占尽洋人“便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辜鸿铭。网络供图

    辜鸿铭,名汤生,字鸿铭,号立诚,汉族人,祖籍福建省同安县。辜鸿铭学贯中西,号称“清末怪杰”,是清末精通西洋科学、语言兼及东方华学的中国第一人。

    恃才傲物的辜鸿铭尽管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造诣颇高,但是,在对待西方人的态度上绝没有一丝一毫的奴颜媚骨,与之相反的是,他还常常喜欢捉弄洋人。

    有洋人曾经质问辜鸿铭,什么时候他的祖先才可以享受到他供奉的贡品。辜鸿铭反讥道:“当你们的祖先闻到你们供奉的鲜花香味的时候。”

    一次他乘坐从维也纳前往柏林的火车,车上有三个德国的黄毛小子对他指手画脚。辜鸿铭见状就故意将德文报纸拿倒,那三个黄毛小子见他连报纸都拿倒,免不了一阵哄堂大笑。这个时候辜鸿铭嘴里冒出一串地道的德语:“你们德国的文字真是太简单了,要是不倒着看还真没什么意思。”

    即使在生计成问题的时候,辜鸿铭也是想办法占尽洋人的便宜。1913年春天,英、德等六国银行团要与袁世凯谈判《善后大借款》的相关事情,邀请辜鸿铭担任翻译。此时的辜鸿铭由于没有工作,小日子过得十分拧巴,就答应了,不过他却狮子大开口,要出了6000银元的天价。当时的公务员月薪才数十银元,即使一流的教授也不过数百耳。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向来精打细算的六国银行团最终竟然同意了。素来率性而为的辜鸿铭虽然解决了生计问题,但是,依然对银行没有好感,而且还当面向银行家们表达了自己的厌倦:“所谓银行,就是晴空万里时,千方百计地把钱借给你,等到阴雨连绵时,又凶巴巴地逼你还钱的那种人。”

    当时在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到中国可以不看紫禁城,不可不看辜鸿铭。”受此说法的影响,1921年,英国作家毛姆来华时,想一睹辜鸿铭的风采,于是就让房东派人送了一张便条给辜鸿铭。结果他在家左等右等,那望眼欲穿的眼神连个辜鸿铭的回音都没等到,更别说辜鸿铭本人了。

    无奈之下,毛姆只好亲自登门拜访。

    辜鸿铭这边还在埋怨着毛姆的失礼:“你们的国人只同苦力和买办来往,他们想所有的中国人不是苦力就是买办,他们以为他们只需招招手我们就得来。”毛姆碰了一鼻子灰,只好不停地赔礼道歉。

    临别的时候,辜鸿铭还不肯放过他。辜鸿铭赠毛姆两首古诗,毛姆就问能不能同时给一个译文。辜鸿铭满脸正经地说,中国古诗一翻译就是对诗本身的伤害。毛姆似懂非懂地听信了,他也不懂中文,后来请人一看,原来是赠给妓女的诗。估计他当时哭的心都有了。

    (来源:张溥杰《民国轶事:风云人物的别样人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