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来啦 我市2.3万余名党员可获颁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昨日,株洲日报社举行庄重的“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12名老党员获颁纪念章。图为老党员们在颁发纪念章仪式上重温入党誓词。 记者 刘震 摄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罗欣 杨凌凌

    今年,中央首次向健在的截至2021年7月1日党龄达到50周年、一贯表现良好的党员颁发“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纪念章首次颁发后,将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一般每年“七一”集中颁发一次。

    据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共有2.3万余名党员可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这些党员中,年龄最大的与党同龄;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有120余人,有的老党员还参加过辽沈战役、抗美援朝战役、援越抗美战役等。目前,纪念章正在陆续颁发中,7月1日前将全部颁发完毕。

    50年,时间在变、初心不变,昨日本报记者随同工作人员一同前往三名老党员家中,听他们讲述初心故事。

    胡铁钢

    爱党敬党护党

    56年历久弥新

    “获得这枚金光闪闪的纪念章,对我来说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6月16日,株洲日报社76岁老党员胡铁钢捧着“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激动地说。

    清晨在小区散散步,吃过午饭约上几个老友拿着小凳坐在一起聊聊新政策、讲讲报纸、交流知识,晚上7点收看《新闻联播》……这就是胡铁钢一天的生活,悠然又舒心。他是株洲日报社的一名退休干部,虽已年过古稀,看起来却容光焕发、精神矍铄,今年是他入党的第56年。

    当过知青、修过铁路,但在胡铁钢的职业生涯中,干的时间最长的是文字工作。用他自己的话说,“耍了半辈子笔杆子”。

    “我们那个年代当记者,条件很艰苦。我曾经为了写一条攸县矿业的稿子,钻了五十几口矿井,徒步一百多里山路。”胡铁钢表示,现在是最好的时代,年轻的记者们不论采访还是写稿,都有高科技加持,作为过来人,他发自内心地羡慕。

    56年来,胡铁钢爱党、敬党、护党的思想和行动从未间断,历久弥新。退休前,呕心沥血、敬业奉献,退休后仍不懈怠,坚持给报社离退休党支部的党员们讲党史、解读政策成了他最喜欢干的事。

    “50年以上党龄的老党员经历了我国发展的各个阶段,更能感受到祖国繁荣昌盛来之不易。作为老党员,我们绝不辜负党的教育、关爱和褒扬,对党的忠诚和坚定的信念没有变。”胡铁钢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建党100周年,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将继续加强党史学习,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和党中央在政治上、思想上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党员本色,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

    王沪生

    一辈子做对三件事:参军、入党、从教

    入团志愿书、中国人民解放军学习修业证书……这是天元区群丰镇江璜社区老党员王沪生收藏了50多年的宝贝。现年93岁、入党67年,王沪生个子不高、身材精瘦,但双目炯炯有神。

    1951年,王沪生自愿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参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4年7月,因表现突出,王沪生在沈阳入党。复员回家后,他主动申请到山区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一干就是十几年。退休不褪色,他先后担任过市教育局助勤、生产队会计出纳等。2000年至今,王沪生用20年的时间,选编了约50万字、包含3084条药方的《实用保健与养生》一书,共4册。“这是我送给党的生日礼物,希望能捐给有需要的人。”他说。

    王沪生曾对人说:“我这一辈子做对了三件事,一是参加解放军,二是入党,三是从教。”这其中,入党于他而言,更像个烙印,影响着他这一生的工作和生活。儿子王升强因公殉职,悲痛之余他告诉家人:人总是要死的,为公为党的事业,其死是光荣伟大的。邻居家遭不幸,他用微薄的退休工资资助邻居5000元,并拿出1000元供其儿子读书。

    当群丰镇工作人员为他佩戴好“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时,王沪生老人十分激动。今年是建党100周年,他也以朴实的话语向党“表白”:“始终听党话、跟党走,90多岁也要做一名合格党员。”如今,他每天坚持读书学习,还写下了数本读书笔记。

    张荆门

    我就是做了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

    张荆门,1934年出生于湖北荆门,1956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今中南大学),同年分配到株洲硬质合金厂(今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从碳化钨钴合金车间技术员干起,一路成长为企业总工程师,是我国第一代硬质合金专家。

    回忆起自己入党时刻,张荆门感慨万千。“大学时代,我自视甚高,极爱表现自己,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他回忆,入党前,党小组多次召开会议,对其进行批评教育。一次会上,大家直截了当指出他的问题,让他深受触动。“回到宿舍,我趴在床上,枕头都哭湿了。”张荆门说。这之后,他便“低调”了很多。“如果没有党组织的培养教育,很可能就没有后来的我。”

    1981年至1982年,国务院原副总理方毅分别在西华山和株洲召开了第一届、第二届钨业科技工作会议,并指出“钨业的出路,关键在于深度加工”。那时候,我国钨的储量、开采量和出口量均为世界第一,但钨制品的出口量只占出口总量的2%。受国家科委委托,株硬厂等5家企业成立了联合攻关组,株硬厂厂长为组长。作为厂长的主要助手和项目技术负责人,张荆门牵头推进各项攻关工作,取得卓越成效。16项成果直接用于生产和技术改造,为企业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获颁“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张荆门感到很荣幸,认为只是做了每个阶段应该做的事情。在他看来,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不论在什么岗位,只要是做对国家有用的人,就是好样的!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