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既要当好参谋 又不可过多干预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谭筱 通讯员 吴葵)高考结束后,如何填报志愿将是考生和家长面临的头等大事。面临“保学校”还是“保专业”时怎么抉择?当孩子的主张和家长的期望有偏差,究竟该听谁的意见?

    为此,市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填报志愿过程中,家长的帮助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但要注意方法得当,既要给予适当的帮助指导,又不要忽视孩子的自主选择,更不要把孩子所不愿意的方案强加于他(她)。

    对孩子进行教育引导

    建议一

    “面临‘保学校’还是‘保专业’时如何抉择?”“我是从事卫生行业,如果孩子从事相关专业是否有利于就业?”“新高考第一年,我们会觉得心里没底。”……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疑虑。

    “首先,要对子女未来发展道路的选择进行教育引导。尽管孩子已高中毕业,但对人生和社会还缺乏了解,在选报志愿时难免产生一些疑虑。除了寻求教师的指导外,也需要得到家长的帮助。”专家表示,有些学生可能觉得不便于在学校公开讨论自己的想法,希望多多听取父母的意见。家长应注意引导子女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正确选择发展道路。

    同时,作为家长,要认真听取学校的意见,领会有关的政策规定,同老师一起认真分析自己子女的情况。在填报志愿前,要尽量多收集一些材料,并加以研究,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形成一些有见地的看法,供孩子参考。

    将选择权还给孩子

    建议二

    在选报志愿时,要坚持以考生为主,支持、指导子女自主决策。一般来说,高中学生不希望父母和老师再把自己看作“孩子”,遇事都要自己想一想,独立作出判断,在毕业升学问题上更希望拥有“自己做主”的权利。

    实际上,考生只有参与志愿准备,才能对自身未来进行详细的思考,才能对高等教育有一个初步了解,对专业前景和职业规划有一个基本认识,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归纳和选择,从而很好地适应大学的生活。

    专家建议,在填报志愿时,家长既要当好参谋,又不可过多干预,更不宜“一手包揽”。要帮助子女全面分析,慎重选择,处理好志愿之间的梯度。当子女选报的志愿脱离实际、要求过高时,要引导子女冷静地分析自己,不盲目和别人攀比。若孩子性格拘谨、期望值偏低时,要帮助孩子解除种种疑虑和不安,鼓励他们勇于攀登可能达到的高度。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