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家路:繁荣老街里的种种回忆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绿树成荫,平整、宽阔的贺家路。 记者 张威 摄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张威

    路名:贺家路

    规格:长约900米,宽约20米

    位置:芦淞区,西起沿江路,经神农公园北门,相交建设中路,东止于人民中路。

    6月11日,薄云遮日,热气氤氲。站在市八中门口,校内书声琅琅,校外贺家路上忙碌如常。

    “高考结束,生意又忙起来了。”市八中旁海记米粉店马老板说,米粉店2003年从贺家路东头搬至此,十多年间,不记得送走了多少毕业生。

    如果说这碗米粉,见证了无数学子的青葱岁月,那么贺家路,则见证了城市片区的发展荣光。

    “贺嘉路”还是“贺家路”

    贺家路位于神农公园旁,东西长约两里,洗煤、电厂两个小区倚路而起,沿街炒货、夜宵各种美食应接不暇,是不少株洲“老饕”的常驻地。不过这里究竟是叫“贺家路”,还是“贺嘉路”,多年来一直各有叫法。

    走访中,记者看见贺家土街道办事处、社区,是以“贺家土”命名,而百度地图、贺嘉路路牌、公交站牌,则又是以“贺嘉土”命名。 至于贺嘉路两旁的商铺,有些店铺招牌上写的是“贺家土店”,有些则写的是“贺嘉土店”。

    据民间相传,此地最初由江西迁来的贺氏大家族曾在境内立过祠堂,贺家土因此得名,贺家路名字随之而来。

    2017年,市民政局印发《株洲市地名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原则上,新区道路以我国的山川河流命名,例如天元区长江路、黄河路等。而老区道路则以保留历史文化底蕴为准则。”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会与相关部门协商,尽快将贺家土地名不规范、不统一的情况更正过来,全面规范使用“贺家土”。

    老街上,走出的小摊“大明星”

    行走在贺家路上,道路平整宽敞,车辆川流不息,路两边的,樟树四季常青、商铺云集、行人如潮……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一个钟鼓岭、一个贺家土,当时都是非常热闹的市场。”家住洗煤小区的张开华回忆,当时贺家路上还有一面大大的雨篷,不管晴天或下雨,布匹、服装、小吃等摊位挤满了一条街。

    多年后,就在这样一条以小摊经济火热的老街上,“走”出了一家本土知名企业——戴永红炒货。

    1999年,政府首次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经济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此时的戴永红,告别了路边小摊,以每月1200元的租金,在贺家土租下了一个门面。

    生意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2005年,“戴永红”商标注册成功。此时,他已坐拥两个炒货专卖店。

    2013年,“戴永红炒货”开始转型升级为“戴永红量贩零食”,由一家以炒货为主的专卖店,转变为一家专业的休闲零食连锁店。到如今,“戴永红量贩零食”在全省已有200多家门店,员工人数已超过1000人。

    “这是株洲的特产,也是贺家路上的特产。”张开华说,逢年过节都会到楼下的“戴永红量贩零食”买上几包新款炒货,寄往江西的亲戚家让大家尝尝鲜。

    一家粉店 成为回忆打卡点

    “最早的(市)二中就在这里,后来搬去河西,(市)八中才搬进来。”在市二中毕业的张真回忆,当年他读书那会,一到放学就和小伙伴们去神农公园钓鱼。

    1955年,市二中始创,校址选在贺家土13号,占地面积60亩,正是如今市八中所在地。1996年,在办学多年后,因地少人多,发展受限,该校西迁。同年8月,市八中接过“教鞭”,为莘莘学子传道授业解惑。

    “每次回来,第一时间都要去学校旁,吃上一大碗米粉。”从市八中毕业的尹珊,定居深圳多年,彼时早自习前校门口的那碗米粉是她对回家的期盼之一。

    贺家路上小吃店不计其数,但是让市八中学子记忆最深的,还是这家从贺家路边小摊变成独立门面的海记米粉店,二十年来,学校桃李芬芳,老板看着近万名学子从这里走向大江南北、五湖四海。

    “有些学生喜欢吃哪种口味,我现在还记得。”马老板回忆,几年前的市八中校庆,还有很多已毕业的学子,不远千里而来吃碗他们家的粉。

    数十年的光阴仿若弹指一挥间,青涩的记忆尽数留在这狭长的老街里。

    回忆的味道来自内心的“味蕾”

    “回忆”有没有味道?我想是有的,不过这不是广义上认知的味道,而是来自于我们内心的“味蕾”,它能感知幸福、感知微笑、感知时光。

    尹珊的回忆,可能在那碗早自习前的米粉里,碗里装满了青春奋斗的“味道”。而张开华的回忆,可能在寄往江西的颗颗瓜子里,袋袋瓜子是他对远方亲人的牵挂。经常有人说,不是回忆消失了,而是你长大了。

    老街老巷在城市里以独有的“味道”保存你的回忆,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贴近生活,才能抓住最真实的“回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