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数字看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刘芳 通讯员 刘松林 刘琼
一组组统计数据,见证着株洲的发展巨变。6月10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株洲市庆祝建党100周年、建市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举行,市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兰军就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进行了发布。
这是一次综合实力的跨越之旅。伴随着城市版图的扩大,经济总量的攀升,财税实力的增强,城市形象也迎来了大幅提升。2018年,株洲成功入选全国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发展最成功的40个城市、“中国大陆最佳地级城市30强”;连续五年跻身全国百强城市;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园林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城市、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等几十项称号,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这是一场发展动力的成长巨变。株洲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制造业实力孕育了中国工业史上300多项第一,培育了3名“本土院士”,涌现出中车株机等一大批享誉中外的大型工业企业。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动力谷“3+5+2”产业体系形成强劲经济支撑动力;引外资、走出去,“朋友圈”遍布各大洲,农耕之地成长为动力强劲的工业之城。
这是一条通向幸福的康庄大道。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形成了“四纵三横”的铁路网络、“四纵四横”的高速公路主骨架、长株潭城际铁路以及省域内低空飞行的航空网络;7座大桥横跨湘江,普及公共自行车绿色出行,城市智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018年炎陵县、茶陵县成功脱贫摘帽,全市域提前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消除贫困人口15.8万人,贫困发生率由6.19%下降到0.3%;2020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4738元,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3元,稳居全省第2位。
数说株洲
城市规模逐步扩大
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390.27万人,比2010年增长1.18%,年均增长0.12%;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56.48%提升到2020年的71.26%,较2010年提升14.78个百分点。
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8.2:46.3:45.5,三产业占比提升10.4个百分点。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
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全市拥有家庭农场4561家,唐人神、龙华牧业等为代表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234家。
农业品牌建设逐步增强,“炎陵黄桃”等全市3000多个农产品注册了商标。
工业向高质量迈进
2020年末,全市各类法人单位3.89万个,较2015年末新增1.46万个;在库“四上”企业4254家,较2015年新增1297家。
202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73.9亿元,是2012年的2.6倍。
2020年,全市制造业实现增加值995.8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2.1%,位居全省前列。
“朋友圈”越来越大
株洲经贸“朋友圈”扩大到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外贸实绩的企业400多家。
2020年,全市进出口总额为202.9亿元,是1978年的58倍,年均增长10.5%。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新增城镇就业人员年均5.7万人以上。
2020年,全市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84738元,全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3元,稳居全省第2位。
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全市累计关闭2400多家企业,淘汰落后生产线480多条。2013年-2020年,全市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37.7%,年均下降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