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鹏伟
高考这几天,多地市民在广场上戴耳机跳无声广场舞,成为保障助力高考的一个生动注脚。某广场舞领队老师何先生介绍,考虑到高考和中考比较接近,为了让学子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采用了无线音频传输技术实现“无声”广场舞,每年高考和中考期间都会这样,已经连续三年。
长久以来,噪音扰民几乎成了广场舞撕不掉的负面标签,由此产生的冲突也不在少数。广场舞在高考期间一改往日嘈杂吵闹的形象,让人感到诧异。仿佛一夜之间,之前咄咄逼人、不肯相让的广场舞者突然“深明大义”,竟愿意为参加高考的考生静音。广场舞者肯为考生静音,是对高考的重要性有所觉悟。为了高考,全社会都动员起来——交警应急护送、周边工地停工、机动车尾号限行……广场舞成员也自然而然地加入到这一行列之中,降噪既是力所能及的事,也能避免与紧张易怒的考生和家长发生冲突。
广场舞在高考期间变得安静自然是好事,可是剩下的日子又靠什么得以安静呢?众所周知,广场舞的主要问题是噪音扰民,既然扰民不对,那么不仅高考时不该扰,平时也不能。可是,知易行难。如果只有高考这两天,广场舞成员知道要对噪音说不,可是在其余的日子里却无视他人安静的需要,肆意侵犯他人的生活安宁权,那么偶尔为之的无声广场舞就变得讽刺起来。
兼具健身与表演功能的广场舞,好处不必多言,但不扰民是基本前提,也是一项底线要求。虽说不同群体之间的相互体谅很重要,可谁也难以做到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体谅。改变这样的现状,需要更强有力的执法,单纯指望他人自觉、谅解和协商,冲突就在所难免,而弱势一方只能陷入长久的忍耐之中。公安机关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规定,必须完全、彻底、及时履行查处噪声扰民的法定职责。
只劝导不处罚、不发生肢体冲突不介入……长此以往,法律就缺少刚性,也间接纵容某些不文明的舞者。众所周知,考生不只是考试时才学习,噪音也不只是在考试时才扰民,既然能做到也是法律要求必须做到的,那么日常的噪音治理也应一碗水端平,确保没有人受到噪音打扰。
(本栏目欢迎投稿,已发稿的作者请联系本报编辑部领取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