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进入考场前“最后冲刺”。记者 谭筱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谭筱)今年的湖南高考,是全新的。与之前相比,考试时间、计分方式、划线和录取办法、志愿设置和填报等都有所变化。作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考生是否适应新的高考节奏?
考试节奏放缓,更有利于发挥
“每科考完都有空场时间,考生可以专心备考下一场。”在市十三中参加考试的小孙告诉记者,他的选考科目还是原来固定的理综组合——物理、化学和生物。他感觉考试节奏放缓,复习时间更充分,更有利于发挥。
“为期三天的考试,六张卷子,我一个‘新高考生’,填写完了自己高中时代的答卷。”考生温馨在朋友圈这样写道。在她看来,无论是日常上课的灵活性走班制,还是同一个历史班不同选科的同学相互打气加油,都让她体验到了与想象中的传统文理分科的学习生活截然不同的感觉。
“今年高考考三天,‘战线’拉长了,不过也挺好的,孩子们不用那么赶。”6月9日下午,在市二中考点外,家长刘女士坐在树荫下耐心等候。她说,高考第一天上午,女儿刚抵达考点时,立刻被严肃的氛围感染,“当时跟我说紧张得都快哭了,我赶紧安慰她。”不过等到第二天上午时,她发现,女儿状态好了很多,逐渐适应了考试节奏。
不少考生和家长认为,高考时间延长为三天,考生赶考节奏能放慢一点,心理压力也不会那么大。孩子们为考试养精蓄锐的时候,家长自然也不会闲着。考场外,有家长告诉记者,他早就根据孩子的反馈估算分数,研究起了专业和院校。
要注重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之前进行模拟考试对正式高考的备考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考生可以根据联考成绩了解本人的大致水平,总结学习中的经验教训。”业内专家表示,学生进入高中后,要尽快熟悉适应“不分文理,必考+选考”的“新高考”模式。
不少教师建议,对学生而言,尤其要通过生涯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和专业方向,提前锁定想要报考的专业,这也是更大的考验。
家长胡女士女儿所选的科目就是以前的文综组合。“面对全新的志愿填报模式,之前开展了全仿真的志愿填报,整个过程中早已熟悉和掌握。”
“想要决胜‘新高考’,必须对知识融汇贯通。”这是考生曹若雅在高考结束后最大的感受。她觉得,像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不能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学科观点以及综合思路,要真正了解这个学科究竟要学什么。
“‘新高考’对于学生而言是一次学习认知上的大变革,在原本的知识框架基础上更‘活’,更考验学生的思维力,强调学习应该返璞归真。”语文教师王琳认为,盲目刷题、套版答题的打法逐渐行不通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会是一线老师思考教研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