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拍摄水中倒影创作“国画”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这幅倒影照片,神似一位在巨石上打坐悟道的老者。 受访者供图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黄欣雨

    微风吹皱湖面,山林草木的倒影倏忽间化成飘摇不定的光影。他按动快门,一口气拍出了很多张照片……

    这位专注“捕捉”水纹的人是株洲一位资深摄影发烧友廖云子。他的作品曾入选第14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被纳入美国纽约摄影学院中国学员作品集《如何成为更优秀的摄影师PHOTO GRAPHY》,多幅作品在国内外发表、展出、出版。近年来他专注拍摄水纹,在倒影中发现世界之美,已“独成一派”,一幅幅国画式的倒影照片,让不少人为之痴迷。

    用独特的视角拍摄水纹

    喜欢摄影,源于对光影的着迷,对自然的眷恋。扛着“长枪大炮”,身着摄影师标配的多口袋马甲,负重15公斤的相机包,廖云子经常在草地里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接触摄影二十余年,最初的风光摄影已经无法满足廖云子对艺术表达的追求,五年前,他开始尝试以水为载体,用独特的视角拍摄水纹。

    廖云子的摄影作品自有其风格,一眼便能分辨出来。“计白当黑,合水墨相融,将山水构图与摄影技巧而为之的手腕,可谓‘云子特色’。”这是朋友对他作品的评价。

    与其说他在拍摄水纹光影,不如说他利用倒影找寻国画的意境之美。为了能够表现国画的精髓,廖云子还通过自学,掌握了书法、国画等传统艺术手法。

    在廖云子看来,除了艺术修养外,敏锐的观察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芦苇、枯枝、两岸楼房的倒影,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景色,通过他的镜头,激发出无尽的创意想象。“你看这左边,难道不像是一位老者站在云端吗?”经由廖云子手指的地方,原本的黑白两色瞬间变得充满意趣。

    为什么选择水作为载体?

    廖云子目前最满意的一幅水影作品,被他设置为微信头像。黑白两色产生的极致反差,是水的亮面与暗影,白色成为留白,黑色部分仿佛是一人踏着祥云,他将其起名为《问道》,并题诗曰:“问道至云端,高处不胜寒;世间烦杂事,宛如棋一盘。”

    为什么选择水作为载体?出生于湖北荆州长江之滨的廖云子,对水的情感,源于最初的童年印象。在田野间疯玩的几个兄弟,常常是蓬头垢面,这时姥姥就打上一盆水,要他们洗净手脸。“没听说过水洗脏人,只看到过人洗脏水。”姥姥的这一句话,廖云子一直记在心里,对水也有了特殊的情感。

    如今,对于廖云子来说,拍摄水影已经不再是一个兴趣爱好,他将自己对于人生的理解以及哲思都藏在作品的意象中。“上善若水”是廖云子信奉的人生哲学。回顾自己经历的几次重大转机,廖云子总结为四个字——“顺势而为”。这些都是水给他带来的思考。

    设备不断简化,现在,他只携带一部手机,工作闲暇之余,就去附近的神农湖、万丰湖走走。“我时常把镜头当作眼睛,也时常把眼睛当作镜头,用心去洞察世间物象。摄影带给我的快乐无法言说,且是人生其他乐趣所不能替代的。”廖云子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