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培机构整治风暴下,被称为“宇宙补习中心”的北京海淀黄庄一改昔日的热闹喧哗,变得零落萧条。
5月2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6月1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表示,已对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
业内人士认为,对校外培训机构严厉监管的背后,是整个社会对超前、过度教育的反思:跑赢起点的孩子,最终能抵达何处?
堪比“军备竞赛”的“鸡娃”教育
最近,一位名校毕业家长录制的短视频在家长群热传。看《牛津阅读树》、听逻辑讲解、安排自主阅读,连吃饭都要听古诗……3岁小男孩的日程表被妈妈安排得满满当当。“我要今天不成魔,他明天就成不了活儿……”这位妈妈宣称“绝不手软”。评论区里,很多“鸡娃”妈妈热烈赞同。
“时间太不够用了。”北京三年级孩子家长悦然(化名)说。每天从放学到晚10点,孩子的时间表被密密麻麻的课外班、作业、练琴填满了。
2018年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2018)的测试结果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每周平均校内课堂学习时间为31.8小时;PISA2015数据显示,我国四省市学生每周课外学习时长超过20小时。
在课外培训中,超长、超量、超前学司空见惯。
北京妈妈小卫(化名)在孩子三年级时,突然发现自家孩子“太落后了”。几乎全班同学都在“抢跑”:学奥数、学高年级课程、从小阅读英文原版书。
一些小学生的学习难度,令很多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也自叹无能为力。
广州某小学五年级学生小雨从四年级开始上两个奥数班,她说:“题目太难了,我爸爸是数学系毕业的,有的题目连他都解不出来。”
很多家长把这种教育竞争比喻为“军备竞赛”。
“有个段子说‘4岁孩子英语词汇量1500,在美国够,在海淀不够’,本来我以为是夸张,可前一阵跟不少家长聊了聊,惊出一身冷汗,觉得确实如此。”北京海淀区家长顾女士有些慌。
捷径还是弯路?
越学越多、越学越早,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在起点跑赢了的孩子最终能抵达哪里?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副教授张羽利用9年的追踪数据,研究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课外补习对升入初中后学业成绩的影响。结果表明:参加补习能在短期内提高成绩,但长期来说对学业发展有负面影响,“后劲不足”。
张羽认为,一些过于拔高或应试的内容,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也不利于孩子的思维培养。“就教育来说,想找捷径往往是走弯路。”
张羽发现,不少从优秀高中拔尖出来的学生,最终都选择成为循规蹈矩、喜欢规避风险的“螺丝钉”。而当下世界变革不断,不确定性急剧增加,当创新能力成为人才核心竞争力时,循规蹈矩的思维定式有可能成为劣势。
从整体来看,教育内卷加速也会带来人力与社会资源的浪费。
北京家长付先生担心,高压环境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很多孩子的眼睛里没有光。”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约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困扰,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予以干预。
“985废物”“躺平族”,成为一些年轻人“自嘲”的集体表达。这些群体中不乏教育赛道的胜出者。在心理咨询师李松蔚看来,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对单一价值观的反抗,“他们不是真的要‘躺平’,而是表达一种姿态。家长也要更多关注孩子的声音和权利。真正给孩子支持和空间时,他们反而会走得更快。”
教育要更多“培养人”
而非“筛选人”
中山大学政治与公共事务管理学院特聘副研究员王捷说,校外培训的产生与职业分层、文凭社会、选拔性考试、奖赏勤奋、文化传统、囚徒困境有关,仅靠教育政策难以改变。
张羽认为,教育焦虑背后,是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政策关注点应聚焦如何加大投入,培育更多优质学校。在优质资源增加、分布均衡、教育提质的前提下,“就近入学”才会顺利落地。
同时,也要从教师数量和素质上着手,全面提高教师待遇,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而非“筛选人”。
付先生在小区里组织了“light in the eyes(眼里的光)”的活动。从4月到10月,每天晚上他都会带着一群孩子“疯玩”,打篮球、踢足球、跳大绳、扔沙包、跳皮筋、蒙眼敲锣,每周五还会组织“大型亲子活动”。有些孩子玩得好,就停了课外班。也有孩子为了早点下来玩,会在学校先把作业做完,形成“良性循环”。
北京家长冯女士的孩子跃跃在一土学校读四年级,至今没上过任何奥数、英文课外班,没参加过杯赛或拿过什么奖项。“从标准化考试的维度看,他没有特别的竞争优势。”冯女士说,“但他就是我期待的样子——乐观、善良、真实、健康,喜欢用绘画表达自己,善于与人交往、与自己和解。”跃跃会唱着歌完成作业,也会花一个多小时制作一本漫画书。
“面对不可知的未来、越来越多元的社会价值评价,用昨天的方法教今天的学生,其实是剥夺了他们的明天。”冯女士说。
教育专家认为,人生好比马拉松长跑,而非百米冲刺。家长不要被“输在起跑线上”之类的说法误导,不要总想让孩子“抢跑”;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学习、生活能力,为孩子的人生“长跑”做好更充足的准备。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