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社会治理 “小网格”托底百姓“大幸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网格员夜间志愿巡逻宣传。 受访者供图

    ▲“警民同心,网格走亲“上户走访贫困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 受访者供图

    5月29日,“2021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经验分享交流醴陵现场会”即将在醴陵市举行。

    这是该活动第一次走进湖南,选择醴陵作为举办地,正是因为醴陵市的《扎牢“最底一张网”,畅通“最后一公里”》、 《全面推行监督与服务微信群,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连续两年分别荣获全国创新社会治理“百佳案例”“最佳案例”,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醴陵经验”。

    近年来,醴陵围绕创新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主题,以“三基一网”创新社会治理,着力抓基层、打基础、强基本,全面推行网格化服务管理,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畅通了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

    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

    深化县域社会治理创新

    醴陵市面积2157平方公里,下辖19个镇、5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人口106万,基层社会治理情况相当复杂。建设基层服务阵地,组建一支高素质的县域社会治理队伍,是实现基层治理工作的关键。

    “我们这里34个村民小组有村民3865人,留守老人和孩子比较多,需要代办的居民事项也多,我每天都会对网格内的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进行走访慰问,尽可能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服务。”网格员小李边说边打开工作日志本,将吴奶奶的血压值进行记录和对比,并提醒吴奶奶早晚温差大,注意保暖,有任何需要可以随时拨打网格员的电话。

    像小李这样的网格员,醴陵市有820名。网格员架起了群众与政府沟通的“连心桥”,网格也成为了醴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控体系的新支点。

    醴陵通过将市综治中心、市网格化中心、市应急指挥中心、市长热线办等“多心合一”,设立市级网格管理指挥中心。以片区、镇街、村社为单位,将全市划分为820个基层网格。同时,运用5G、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了市、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整合综治、公安、民政、卫计、司法、信访等部门职能,实行“一窗受理、统一分流、联动处置”,推动实现多部门“一体化”运作,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通过遍布城乡各个角落的800余名网格员,借助大数据等现代信息化手段,将治理“触角”延伸至基层“神经末梢”,实现了每一寸土地有人管理、每一户家庭有人联系、每一个问题有人解决,化解了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疑点难题。

    市级主要领导、相关部门责任人、镇(街道)党政负责人和村(社区)负责人是各级网格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网格设网格长、党小组长、联组长“三长”,配备督导员、调解员、城管员、安监员、网格警员、巡防员等“多员”,成立了“两代表一委员”帮扶队、“五老”宣讲队、妇团文明队、志愿者服务队、党员先锋队“五支队伍”,充实网格管理服务力量。

    2020年,醴陵市以“全面推行监督与服务微信群,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案例从全国上百个典型案例中脱颖而出,获评当年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这是醴陵在三基一网的基础上,全面推行“网格化+微信群”,进一步深化县域社会治理创新,激活社会治理最小单元的“代表作”。

    去年,醴陵在已有的市、镇(街)、村(社区)三级综治中心之上,增设了一个“到户平台”,重塑治理体系。通过深入开展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工作,全市共建立微信群672个,入群人数达24.1万人,入群率达94%,基本确保社会治理零死角。

    据统计,醴陵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以来,累计接访群众290余万人次,解决问题8万余个,收集群众诉求16000余件,办结率、化解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98%以上。

    全面打基础

    强健县域社会治理筋骨

    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是推动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要保障与坚实基础。而要统筹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低成本运行,根本出路也在于改革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

    紧扣安全、稳定、环保和民生四条底线,醴陵市深入开展“平安醴陵”“法治醴陵”“无毒醴陵”“数字醴陵”四大创建,连续15年实现命案必破,安全生产、社会综治两项工作分别连续4年、3年获评湖南省先进,成功创建省级平安县(市),真正为人民群众缔造了可以预期、可以信赖的社会环境。

    去年下半年,醴陵成立30余人的工作队驻村进点,与村民同吃同住,面对面做工作,采取教育引导、打击处置、兴办实事、建立机制等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的办法,短短两个月时间,麻石村成功实现由“乱”到“治”,村民还自发向市委、镇党委赠送锦旗,这些做法受到中央维稳办和省市肯定。

    为了保证基层新鲜血液的输送,近三年,醴陵新招录公务员全部下沉到基层一线,举办各类培训班220期,培训基层干部2万余人次,“党员夜校”入选中组部典型案例,被列为全省“柔性引才”县级试点,引进医疗、教育等行业紧缺人才近万人。

    此外,全市统筹推进基层服务阵地建设,将基层建设投入作为财政支出重点。据悉,目前已有1636个党支部“五化”建设全面达标,完成81个村社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提升,累计投入2.3亿元,新建改造270个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坚持七成以上财力用于民生, 270个村集体经济“破零”,每个村集体经济平均收入超过1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现村干部养老保险全覆盖。

    全面强基本

    疏通县域社会治理脉络

    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千头万绪,为了掐准社会治理的脉络,使社会治理管长远、见长效,醴陵建立了一套良好的管理机制。

    数据显示,醴陵已解决企业问题3000余个,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百强第30位。17个省级贫困村全部退出,11057户3651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

    这是醴陵完善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坚持市级领导、市直部门“五个一”制度,32名市级领导牵头102个市直单位,每年联系一个基层党建帮扶点、一个城市创建帮扶点、一个乡村振兴帮扶村、一批企业、一批重点项目,把机关干部推向最基层、最前沿、最一线的成果。

    为了共建共治共享体系格局,完善精细管理机制,建立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醴陵制定出台“六基规则”,规范村级运行,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实现全覆盖。基层自治顺畅高效,发挥了德治协同优势,筑牢了社会治理基石,有力推动了县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逐步形成了政府管理与基层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肖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