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郭亮 李卉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由中央宣传部组织,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等单位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简史》(以下简称《简史》),是为配合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编写的简明读本。
株洲是中国共产党重大事件的发生地,是重大成就的贡献者,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简史》中多次提到株洲,本刊梳理了《简史》中提及的部分与株洲相关的事件与人物,并加以解读,提供生动鲜活的本土党史教材。
关键词:党的成立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开幕。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党的一大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3、14页
解读
炎陵人何孟雄是最早的58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
1898年,何孟雄出生在炎陵县中村瑶族乡何家组。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举行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何孟雄成为这次大会所代表的全国最早的58名中国共产党党员之一。
关键词:长株潭都市圈
中部地区在中央的支持下全力实现崛起,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和产品不断涌现,城市群、城市带和城市圈加快形成,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中国共产党简史》第344页、525页
解读
长株潭都市圈,从“区域规划”晋级为“国家战略”
长株潭区域是湖南发展的核心增长极,从1984年提出建设长株潭经济区方案,到2020年湖南省发布《长株潭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经过30多年的探索实践,如今,一个全新的大都市圈时代正加速来临。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明确要求长株潭一体化发展要继续抓下去,抓出更大成效。2021年3月,全国两会上,“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长株潭都市圈从“区域规划”成功晋级为“国家战略”。
关键词:工人运动
1921年秋冬,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到安源调查,随后湖南党组织派李立三来此开辟工作。1922年五一劳动节,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宣告成立。1922年9月14日罢工开始,工人提出要求保障政治权利,改良待遇等条件。由于工人的英勇斗争和社会各界的声援,路矿当局被迫承认工人提出的大部分条件,罢工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7、18页
解读
李立三,从醴陵走出去的新中国工会事业开创者
李立三,原名李隆郅,1899年生于醴陵。1921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受中共湖南支部书记毛泽东同志委派,李立三奔赴醴陵毗邻的安源路矿开展工人运动。1922年2月,中共湘区最早的产业工人支部——安源支部成立,李立三任书记。
在李立三的领导下,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夺取了罢工的全面胜利。从此,李立三的一生便与中国工人运动紧密相连。
关键词:农民运动
毛泽东于1926年11月担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以湖南、湖北、江西、河南农民运动为工作重点。从1926年夏到1927年1月,湖南农民协会会员从40万人激增到200万人。——《中国共产党简史》第27页
解读
毛泽东曾在醴陵考察农民运动
1926年前后,全国农民运动蓬勃发展,醴陵是湖南农运发展较快的县之一。北伐军取得醴陵“泗汾战役”的全胜后,醴陵农运迅速发展起来,会员增至20万人。但当时的农民运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劣绅污蔑为“痞子运动”,党内右倾投降主义者迁就国民党反动势力,对农民运动加以责难。
“农民运动到底是‘糟得很’还是‘好得很’?”带着这样的疑问,毛泽东决定到醴陵农村来寻找答案。通过在醴陵的实地考察,毛泽东获得了在省城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第一手资料,之后写下了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用大量确凿的事实,力证农民运动“好得很”!报告中提到和引用醴陵的事例有14处之多。
关键词: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后,党派出许多干部分赴各地,恢复和整顿党组织,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到湖南传达八七会议精神、改组省委并领导秋收起义,将参加起义的各路武装5000余人统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于9月9日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中国共产党简史》第38页
解读
株洲工农武装参与秋收起义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为中国革命翻开了新篇章。醴陵,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占领的第一个县城。株洲是秋收起义时期,党领导进行建立红色政权伟大尝试的试验地、探索地。作为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重要战场,一批株洲英儿从秋收起义走出,历经革命锤炼成为开国将军和中共党史著名人物。
关键词:茶陵县工农兵政府
三湾改编后,毛泽东带领起义军来到井冈山。1927年11月,成立湘赣边界第一个红色政权——茶陵县工农兵政府。1928年2月中旬,他们打破江西国民党军队对井冈山地区的进攻。至此,井冈山根据地初步建立,边界党的组织也逐步建立起来。——《中国共产党简史》第41页
解读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湘赣边第一个红色政权
1927年10月,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安下家之后,为了进一步扩大政治影响,解决部队供养问题,毛泽东萌发了“经营茶陵”的战略思想。10月21日,一打茶陵城后,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唤起了茶陵民众的革命热情。11月18日,趁着驻守茶陵的国民党正规军调走,县城空虚之际,毛泽东又派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陈皓、政治部主任宛希先率领500余人二打茶陵城,占领了县署衙门。对于“红色政权怎么建”?毛泽东明确指示:要成立工农兵政府。
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施政虽然只有短短的29天,却开创了井冈山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的先河,是全国县级苏维埃政权的开篇之作,成为民主建政的光辉典范。
关键词: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继续北上。进入大凉山彝族聚居区时,总参谋长刘伯承同彝族果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红军顺利通过了彝族地区,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安顺场一带水急山陡,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北渡未成而最后覆灭的地方。红军一部分由17勇士领头,强渡成功。但大部队仍不可能在这里迅速过河。大部队乘敌军没有来得及破坏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前,以两天时间赶完340里行程,直取泸定桥。以22名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冒着敌军密集火力,攀缘桥上铁索,冲过泸定桥,中央红军胜利渡过了天险大渡河。——《中国共产党简史》第60、61页
解读
强渡大渡河,杨得志指挥的精彩一役
强渡大渡河的指挥者是出自株洲的开国上将杨得志。杨得志,原名杨敬堂,1911年出生于醴陵县南阳桥(今属株洲渌口区)三望冲一个铁匠家庭,1928年参加革命,从湘南起义到1979年指挥边境自卫还击作战,亲历了我军几乎所有时期的战争,从士兵成长为总参谋长,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功勋。
关键词:左权
在艰苦的敌后抗战中,广大军民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东北抗联第二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等身先士卒,在作战中以身殉国。——《中国共产党简史》第93页
解读
醴陵人左权,抗日战争中牺牲的八路军最高将领
左权,1905年生于醴陵市平侨乡黄茅岭(现左权镇将军村)左家老屋,1925年2月,左权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42年5月,37岁的左权头部中弹,壮烈殉国!
关键词: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准备进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我国从1951年着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计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几个重大关系,提出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同时不放松农业、轻工业,对国民经济各部门统筹兼顾、全面安排;科学进行工业布局,改变我国工业大多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情况。1953年开始,经济建设工作有计划地在全国展开。——《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74页
解读
株洲,从一穷二白到中国工业史上300多项“第一”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株洲仅是湘江边一个7000人的小镇。1951年株洲建市,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作为老工业基地,株洲被赋予了振兴国家工业的重任,一批重点项目纷纷上马,五湖四海的年轻人来到株洲参与建设,至此,株洲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勤劳奋进的株洲工业人还囊括了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辆微型汽车等300多项中国工业史上的“第一”。
关键词:淮海战役
1948年11月16日,党中央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以邓小平为书记的总前委,统一指挥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由于先后集结在这个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在兵力和武器装备上均处优势地位,人民解放军在作战中采取将敌军重兵集团多次分割、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的办法。——《中国共产党简史》第131页
解读
淮海战役5个总前委,攸县人谭震林位列其中
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获得解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奠定了基础。
作为五名总前委之一,攸县人谭震林在指挥作战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