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文明成为人人生活的习惯就是我们的城市最美好的样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交警护送幼儿安全过马路 图片来源:株洲文明网

    ▲天元区武广街区微公园,不仅好看还好玩。(资料图)记者 谢慧 摄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罗欣 通讯员 胡妮

    探寻文明株洲当下最真实的模样,是小区垃圾分类的新风尚,是街角精致靓丽的微公园,是路边整洁方便的建宁驿站,也是四处流动的“红马甲”……孟夏时节,株洲满眼都是看不尽的“文明风景”。

    连续3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殊荣后,如今,400多万株洲人一边乐享现代城市文明带来的便捷、舒适和愉悦,一边在全面提升的参与度和获得感里阔步前行,共赴文明之约,共建文明之城,共享文明之果。

    1

    “小问题”解决后有大幸福

    位于西环线辅道与衡山路交汇处的谭家塘微公园建成后,吸引了不少周边住户来此休闲健身。这里原来是一片城市闲置地,通过建园造景已成为服务覆盖周边5个小区近3000户居民的绿色园地。

    300米见绿、500米见园,这样的美好愿景正在我市实现。今年,50个微公园将在群众“家门口”亮相。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市紧盯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让每一个群众的“小确幸”变成民生“大幸福”。

    ——围绕群众关注的就业岗位、学校学位、医院床位、小区梯位、停车车位、公厕蹲位等“心头盼”,在文明城市创建中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大力开展“春风行动·百企万岗”专项行动、“高校毕业生就业援助月”等活动,提供就业岗位17.06万个;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97所,扩增中小学学位10万多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94%;村卫生室“空白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获批全国首批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实施城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近300台,惠及4000多户家庭近2万市民;新建停车泊位近7000个,建成建宁驿站202座、提质改造公厕200座、对外开放200座。

    ——老旧小区街老、院老、房老、设施老,生活环境差,影响市民生活品质。破解困局,把老旧小区改造纳入旧城提质行动,2.8万户老旧小区住户过上“新生活”。今年还计划为169个老旧小区“动手术”、换新颜。

    ——黑臭水体是沉重的污染包袱,更是群众投诉的热点难点。真心实意攻坚,真金白银投入,15条“龙须沟”全面“除污”,再现水清景美的景观。

    ……

    土生土长的株洲人刘园为城市的变化点赞:“幸福感就是来源于这些身边的大小事,这样的民生工程带给我们的获得感最直接。”

    2

    “小习惯”背后是大文明

    “习惯变就成新风,富强不丢节约德……”听说要开展垃圾分类,84岁的陈爹爹给市城管局寄去了一封与垃圾分类有关设想的信件,希望大家一起节约环保、开展垃圾分类。即使家里还没有正式实施垃圾分类,陈爹爹和家里的小辈们已经非常注意:一次性用品尽量不用,垃圾袋反复使用。

    如今,垃圾分类已经成为小区文明新风尚。从新风倡导到习惯养成,我市既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硬实力”,更注重人人参与的“软实力”,以垃圾分类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商圈、进企业等为契机,在趣味十足的有奖问答、分类投放小游戏中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

    持续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聚焦交通、餐桌、旅游、网络等重点地区和领域,引导市民主动参与其中,在一言一行中以小习惯培养大文明。在全国率先完成巡游出租车改革,创建全国公交都市成功,开展“小手牵大手”“七进”“一盔一带”、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宣传等活动,安全出行、文明出行、低碳出行成为市民自觉。倡导文明旅游,举办株洲市工业旅游节暨湖南省工业旅游高峰论坛活动,启动“湘人游株洲”活动。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文明用网,扎实开展网络文明传播活动,“创文改变生活 为文明城市创建实力打call”“文明城市知识有奖问答”“我为株洲美个颜”等百余场网络文明传播活动,累计吸引300余万网民参加。

    如今,行走在株洲街头,你会发现,更多与文明有关的动人风景正在上演:斑马线前,汽车提早减速,礼让行人通过;餐饮店里,“适量点餐、反对浪费”“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宣传标语随处可见,小份菜、半份菜可供选择,公勺公筷齐上桌,文明餐桌“从不打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人情债少了,人情味浓了……

    3

    “小温暖”传递出大情怀

    去年以来,在天元区多个主次干道,都有一批“蓝精灵”在做文明劝导。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一路有“礼”志愿服务志愿者。

    这也是天元区以志愿服务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个缩影。除一路有“礼”外,三点半课堂、唠嗑团、餐桌有礼等志愿服务也深受市民喜爱,一个小小的贴近民生的善行义举也成为星星之火,点燃城市文明家园建设的燎原之势。

    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大力实施“十百千万”工程,构建县、镇、村、点四级文明实践网络,全市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10个,文明实践所117个,文明实践站1372个,文明实践点1562个。同时,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中心工作、重点任务相结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开展文明实践活动。重点打造“徒步湘江毅行”“春蕾爱心屋”“爱心送考”等全民参与的实践载体,成立理论宣讲、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队3760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活动。去年疫情防控中,30万余名志愿者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开展温暖企业、温暖社区、温暖出行等志愿服务活动3万余场,累计服务群众近550万人次。

    同时,注重向上向善,致力打造“好人之城”,累计有208人入选“湖南好人榜”,69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1人被评为省级以上道德模范。夏昭炎获评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黄诗燕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填补了株洲历史上的空白。一批道德模范把道德讲堂搬到群众身边,分享感人故事,提供道德滋养,让行善事、做好人、扬正气成为株洲人的共同追求。

    一座文明城市,文明涌动在城市烟火气的每个细节里,融进每个人的肌理和血液中。当文明成为人人生活的习惯,就是我们的城市最美好的样子。很幸运,这也正是我们看到的株洲当下的样子。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