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校学生体验面点制作技能。 记者 戴凛 摄
▲省画院联展,赖俊勇的作品入选。 受访者供图
□ 株洲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戴凛
昨日是第31个全国助残日。数据显示,我市进入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已超过1300人,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35%以上。一批残疾学生在教育中改变了命运,是教育助残的最好体现。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育助残也面临诸如教师精力不足、部分家长不理解的问题。
幼时失聪,因教育改变人生
案例
“失聪改变了我的生活,但是教育改变了我的命运。”赖俊勇出生于1979年,小学曾就读于芦淞区贺家土小学。
1988年的寒假,8岁多的赖俊勇突发肾炎,治好后却听不见声音了,辗转多地治疗仍无法回到有声世界。
赖俊勇的父亲了解到株洲市特殊教育学校(原为“市聋哑盲学校”)后,把儿子送到了这里。赖俊勇回忆说,那时特殊学校的课程和普通学校差不多,也是语文、数学,只是难度稍低。
初中就读株洲市特校时,赖俊勇学的是理发,在十几个学生中,他的理发技术是最好的。然而,赖俊勇听说学绘画可以上大学,他又主动要求调换专业。白天勤学苦练,晚上熄灯后,他就在厕所里借着微弱的灯光,练习速写、素描。高中三年,他有过连续三个月没有回家的记录。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在全国特教考试中,赖俊勇以文化全国第一、专业第十二名的优异成绩,被长春大学特教学院录取。
2003年7月毕业后,赖俊勇有幸进入株洲书画院工作。同时,他又再次踏上了学习求索之路。2005年9月,赖俊勇赴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脱产进修一年,苦攻水墨人物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大奖。
部分残疾学生随班就读
现象
株洲的特殊教育不只限于特殊教育学校。记者发现,在我市各个普通学校,几乎都能找到残疾孩子的身影。
由于靠近市儿童社会福利院和市特殊教育学校,湘江小学接纳了不少残疾儿童。
“一开始这名孩子几乎不怎么说话,但到了毕业时,性格明显开朗很多。”湘江小学工会主席邓岚,同时也是英语教师,她回忆说,接手五年级的一个班中,就有一名叫“小燕”的女生,存在智力和行为障碍。大课间时,同学们会扶着她下楼参加活动。外出户外活动,也会让她优先参与。在文化教育方面,各科老师都会在学期之初为她制定学习目标,再根据目标完成教学计划。
“我认为学校教育,更多的是让残疾孩子,尤其是精神、智力类残疾儿童,接触社会,学会交流,提升生活技能。”邓岚表示,近年来,一部分残疾学生通过随班就读形式的融合教育升入普通初中,或者进入特殊教育学校继续求学,提升了他们的文化水平,更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在南方三小,登记在册的残疾学生也有20余名,是芦淞区当前接纳残疾学生最多的一所学校。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这样的孩子,老师们会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关注,让他们能够更快进步。
自闭症患者“洲洲”从小学开始随班就读,2014年,他参加全国普通高考,被湖南汽车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录取。在校期间,他的考试成绩平均分在80分以上,曾获得感动校园十大学子称号和国家励志奖学金,还被评为三好学生和优秀毕业生。
专业师资缺乏,一些家长有异议
困境
根据我省推进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试点工作的要求,视力、听力、智力三类轻度残疾儿童可就近入普通中小学随班就读。
记者从市教育局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科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我市进入普通学校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增至1371人,实施融合教育的普通学校增至428所,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全市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8.35%以上,融合教育全域化格局基本形成。
但对于普通中小学来说,也面临专业师资缺乏、教师精力有限等方面的难题。采访中,多名教师表示,对残疾学生确实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需要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对于一些出行不便的残疾学生,还要安排送教上门。
“他们的行为有时比较特殊,还会做出一些奇怪的举动。”一名教师表示,融合教育是一种全纳式的平等教育,以消除障碍、促进融合为手段,让残障学子同健全人一样,共获做人的尊严价值。老师们并不排斥这些孩子,但是在实际管理上,还是会有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她回忆说,去年,一名在校残疾儿童突然“消失”,全校教师对校内及校园周边进行了大搜索,但依旧无果。最终,一名教师在找作业本时,意外发现孩子竟藏在讲台里“躲猫猫”。
对于融合教育,一些普通孩子的家长也持有异议,担心影响孩子学习。湘江小学原校长邓英姿表示,为了让家长和同学们更多理解和关心这个群体,学校经常会带学生到福利院开展德育实践活动,让他们理解残疾孩子的不易,残疾孩子也有享受教育的权利,应给予更多尊重和理解。家长委员会成员则在家长群体中做好表率。
让残障孩子走得更远
记者手记
近年来,我市残障儿童教育已发生了巨大的飞跃,这些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实现了就近入学,在各类考试中,还为他们设有专门的考室和服务。一些残障学子还在平等教育、融合教育中脱颖而出,甚至成了佼佼者。同时,对于普通学生来说,这也成为非常好的一种生命教育,能让更多孩子从小明白,生命是多元的,要尊重差异。
但在当前,城区较大班额依然存在的情况下,教师除了要实现班级有序管理以外,还需要额外关注残障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因此有教师发出“力不从心”的声音,折射出师资不足或针对残障教育专业技能不足的现状。
另外,在部分学校,随班就读这样的融合教育,在落地过程中还曾引起家校矛盾。
因此,推进融合教育、保障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利,还得加大投入,加强特殊教育相关资源建设,尤其是有专业特教技能的师资建设。同时,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保障体系,在扩大随班就读规模与扩建特殊教育学校的同时,多措并举,切实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让残障孩子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