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人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郑付林

    郑付林,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会员,成都市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当过高中语文老师、公司总经理、法律工作者,九十年代初开始从事业余文学创作,迄今已在各级刊物发表小说、散文三百多篇,微型小说多次入选年度佳作选本和高中语文试题,获得各级文学奖项十二次。

    金秋十月,我和驴友一行六人登山,返程时,途经一山谷,见一户人家傍溪而建,竹篱小院野花环绕,很是诱人,便决定在院外宿营。

    户主是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有个十来岁的孙子,还养有一条面容憨厚的黄狗。

    傍晚,老人来到宿营地,邀请我们去他家吃晚餐。

    山民刁蛮,素有耳闻,我等本能婉拒。

    老人颇为失望,佝偻着腰,落寞地进了院子。黄狗亦步亦趋跟在他身后。

    小孩来宿营地玩,说他爷爷在我们搭建帐篷时,就已煮好了一大锅棒子碴粥——平时,他们和黄狗只吃土豆。

    我们忽感愧疚,前去讨粥吃。老人眉开眼笑,热情地布置碗筷、咸菜。

    慈祥的老人,醇香的棒子碴粥,安静友善的黄狗,竹篱小院里温馨满满,大家自然地拉起了家常。

    老人的儿子媳妇在外打工,因工地拖欠工资,已有数月没往家里寄钱。老人在山上种土豆玉米,孙子在山下读书,每天来回要走二十里山路,仅靠卖玉米交学费。没钱买炒菜的油,水煮土豆和水煮蔬菜,再加一点盐,就是爷孙两人的主食。那口炒菜用的铁锅,已是锈迹斑斑。

    我拿出几粒牛肉干递过去,老人笑笑,说牙不好,咬不动。

    小孩接过,喜形于色,两眼放光:“这是肉?我好久没吃肉了。”

    月明星稀,山风阵阵,我突然想起媒体上经常出现的旅游景点商家宰客报道,不由忐忑:对老人来说,玉米是细粮,那一锅粥,该不会索要高价吧?

    次日一早,帐篷四周响起清脆悦耳的鸟鸣,欢快婉转,此起彼伏。我钻出帐篷,见老人正往孙子的书包里塞土豆,说学校路远,回家不便,土豆就是在校午餐。

    我们拿出方便食品和饮料,邀老人共进早餐,老人说平时都是一日两餐,没有吃早饭的习惯。

    我们收拾行囊准备启程,老人默默站立在竹篱边,绝口不提晚餐的费用。我拿出一百元钱,恭恭敬敬地递给老人:“爷爷,谢谢您的招待,我们付给您饭钱。”

    老人愣了半晌,有些生气:“年轻人,你打听打听,到山里人家做客吃饭,有付钱的吗?”

    我心里一热,略作迟疑,向老人提出了带几个土豆路上吃的请求。老人很高兴,连忙回屋去给我拿土豆。我跟在他身后,进了厨房,装好几个土豆,老人把我送出小院,没有一句多余的话。

    登上一个山坳,我回过头,见老人还一动不动伫立在那里,默默地望着我们。那条黄狗,竟摇着尾巴跑前跑后,将我们送出老远。

    走出十多里地了,我们这群喜欢热闹的驴友,一路上却始终沉默着,无人说笑。

    已经回去了的黄狗又追了上来,并围绕我们转圈,大家不知何故,诧异地停下脚步。不一会儿,山路上跑来气喘吁吁的老人,手里举着几张百元大钞:“年轻人,这是你们谁的钱,落在我家灶头上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