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戴凛 通讯员 文利辉)高考倒计时,忙碌、紧张的不仅有学生,还有不少家长。如何让他们更加自信并化解不良情绪?本报邀请了我市部分学校的心理教师,对一些多发的心理疑问进行解答,并将持续关注。
●临近高考,很多孩子表现出焦虑情绪,而作为家长也感觉很紧张,大家该怎样稳定情绪呢?
市二中心理教师袁玲芝: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潜能的发挥。面对高考,焦虑不是问题,对焦虑的担心才是问题。所以不需要消灭焦虑,允许并接纳它的存在,就可以减少焦虑对考生的不良影响。
对于学生来说,可通过说、写、画、运动等方式宣泄负面情绪。而家长则要用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不打断、不否认、不评价,在情感层面表达接纳和理解。
袁玲芝建议,家长可带领孩子用积极的视角去关注身边的“小确幸”,坚持记录当天发生的三至五件让自己感觉开心、快乐和感动的小事,也可以是点滴的进步、突破或成长,可以帮助建立积极情绪,有效缓解紧张和焦虑。
●面对孩子说“不管怎么努力,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倒退了”,该怎么办?
九方中学心理教师罗丹:这位孩子出现的情况,属于高三“高原现象”。作为家长,需要认识到“高原现象”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客观存在的,但它只是学习中的某个阶段,并且这种现象早出现比晚出现好。只要得到适当的处理和调节,高原期是很容易过去的,走出高原期后孩子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会提高。
罗丹表示,当孩子遇到“高原期”时,家长可提醒孩子在不同的复习阶段相应调整自己的复习方法和复习的重点内容。
罗丹建议,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自己的学习情况,不要过度和其他同学攀比,也不要跟以前的自己相比,而是把注意力放到具体的题目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