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惩罚孩子 有比打骂更好的方式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戴凛

    如果不是“央视新闻”“人民日报”官微转发,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4月30日是“国际不打小孩日”。记者连日来走访了解到,不少家长都有过“打小孩”或者“童年被打”的经历,其实他们也迫切希望找到更好的教育方式。

    讲述

    最烦躁的是,有时根本控制不住

    “感觉有时候不打不行,但打了又确实后悔。”罗敏是个“80后”,儿子今年9岁,平时有些调皮。去年,有一次儿子考试成绩不佳,本来罗敏就憋了一肚子火,结果没过两天又被班主任叫去学校。儿子回家后,就被他狠狠“打了一餐”。但儿子哭哭啼啼地解释后,罗敏听着好像又有些错怪了儿子,心中有些后悔,决定不再“动手”。结果最近儿子又在学校里犯了点事,罗敏还是“下手了”。他无奈地说:“‘上头’时根本控制不住情绪,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家里备了一个小竹条,犯错的时候还是要打。”教育孩子,李剑(化名)也认为不能完全“放弃武力”。他表示,一般性的错误不会打人,但是出现原则性、有危险性的事,就应该打。比如有一次,3岁的儿子拿着玩具往插座里插,把他吓了一跳,一开始只是口头教育了一下,但后来,他发现儿子又有类似的行为。为了让儿子“记事”,他用竹条狠狠抽了儿子的手掌。此后,儿子再也不敢做这样的事了。

    最难忘的是,“打你是为了你好”

    “小时候嘴馋,把果篮里的苹果挨个咬了一口,结果被爸爸打了一顿。”李先生说,虽然现在自己已经快40岁了,但还是无法忘记30年前的那次挨打经历。他回忆,当时这篮苹果是为了招待客人的,结果客人来了以后,爸妈却发现所有的苹果都被咬了一口。结果当着客人的面,自己就被爸爸狠狠打了一顿,并且被关进了房里。李先生坦言,虽然谈不上记恨父亲,但是他在儿时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对父亲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再与他沟通交流。就连每次再见到那位客人,也是躲得远远的,因为觉得“很没有面子”。

    “爸妈那时总是说,‘打你是为了你好,是让你记住错了’,我也习惯了这样的教育方式。但后果是,现在做什么事都缺乏自信。”小王今年26岁,他认为,自己现在内向的性格,和当年经常被爸妈打骂有很大的关系。他说,自己在农村长大,爸爸忙了一天回家后总喜欢喝点酒,有时借着酒劲就动手打人。东西弄丢了、作业没写好、摔坏了家里的东西,都可以成为被打的理由。于是,自己总是缺乏信心,有什么事也不愿意和家人说。

    最危险的是,孩子可能产生阴影

    市教科院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文利辉表示,和同事们在走访中遇到过一些因为暴力教育,而造成青少年不健康成长的例子。比如有一名父亲常年在外地打工,平常对孩子疏于管教和沟通,又有些重男轻女的思想,动不动就打人。有一次回家,父亲发现女儿在玩手机,就“暴打”了女儿一顿。

    文利辉在和女孩交流时发现,女孩手腕上有多处明显的自残痕迹。通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女孩的心理状态才有所好转,如今已顺利升学。

    心理咨询师罗毅说,多年前,一名父亲打骂10岁女儿的视频在网上流传。事后,民警专门进行了调查,并对这名父亲进行了批评教育。但这依然会让女孩的心中产生阴影,可能影响到孩子的成长。

    建议 多点宽容与耐心,多些赞扬与引导

    文利辉说,从走访情况来看,城市里的青年家长更能管住自己的情绪和手,因为相对来说,他们会接触和主动学习更先进的教育方式和理念。

    “打人是最破坏亲子关系的行为,在心理学中,‘关系’大于‘教育’,也很大程度上决定‘教育’能不能起效。”文利辉表示,孩子的青春期是建立“自我认同”的重要阶段。如果家长动不动就打人,一方面孩子会觉得没有面子,更重要的是,会失去“自我价值感”,觉得自己原来不那么重要。孩子一旦产生这样的感受,就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后果。比如女孩子就容易出现早恋,因为只要有其他男孩子对她多一点关照,她就会产生依恋。这期间要是接触到社会上的“混混”,就很容易走上歧途。还一种更危险的“可能”,就是产生轻生的念头。

    文利辉建议,家长首先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要有“共情”,就是“同理心”,先尝试去认同孩子的情况和感受,再和孩子探讨怎样做,这样孩子也能听得进。如果“上手”,孩子被伤害的心灵就很难再修复了。

    文利辉结合自己的经历说道,自己的孩子在青春期也会做一些让她很生气的事情,而且还会用“歪理”来狡辩。当发现一时无法沟通时,她干脆先离开现场,等双方都冷静下来后再谈,结果往往很快就把道理给孩子说清了。

    “对待孩子,请多点宽容与耐心,多些赞扬与引导。”文利辉说。

    律师 父母打孩子不合法

    本报法律顾问聂炜律师表示,根据《民法典》人格权一编的相关规定,未成年人作为民事主体亦享有人格权,其人格权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害。人格权包括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等权利。棍棒教育给小孩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侵犯小孩的人格权。

    同时,《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七条也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不得虐待未成年人或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

    比如有的家长长期打骂孩子,摧残、折磨孩子的身体与精神,这就属于虐待行为,如果情节恶劣,依法应当以虐待罪定罪处罚。

    还有的家长虽然达不到虐待孩子的标准,但如果偶尔一次殴打孩子致孩子受伤,达到轻伤及以上程度,也将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网友声音

    @竹茗:我有两个孩子,他们偶尔也会调皮犯错,但别总觉得“他们太小,听不懂”,其实只要和他们讲清道理,孩子一样会冷静下来,并反思错误。“棍棒出孝子”已过时了,现代教育还是应该更讲究科学性。

    @上善如水: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每个孩子的个性也不相同,家长可以多看一下家庭教育类的书籍,找到最合适的教育方式。

    @fox:我小时候就被爸妈用竹条打过,确实改掉了自己的一些坏习惯。个人认为,适当的惩戒和挫败教育还是很有必要。要让孩子有敬畏感,以后走上社会才不至于太过于“脆弱”。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