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头银丝、精神矍铄的王长清老人。
▲王长清在株洲车辆厂液化站的工作证件。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易楚曈 文/图
满头银丝,精神矍铄;年近期颐,不忘入党初心。1950年,28岁的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党龄至今已有70余年。退休前,他是铁道部株洲车辆厂(现为中车集团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的一名技术工程师,中层干部。
他叫王长清,辽宁省沈阳人,今年99岁。
上周末,记者走进株洲车辆厂生活区宿舍,采访了这位老党员,了解他不为人知的故事。
动荡岁月,食不果腹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的土地浸染鲜血与罪恶。日本侵略者疯狂榨取中国劳动力,工人工作10个小时的工资仅有3毛6分钱。”回忆动荡岁月的往事,王长清记忆犹新。
1934年,小学毕业的王长清经人介绍进入“株式会社奉天造兵所”(原东三省兵工厂)。“兵工厂的管理异常苛刻。工人用餐只能由持有特殊木牌的小孩配发食物,不准随意挪动岗位。”王长清说,工厂早晚两班时长均为12小时,午饭一块巴掌大小的玉米面饼,根本不够吃,工人忍饥挨饿干体力活是家常便饭。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后,兵工厂解散。迫于生计,寄宿朋友家的王长清当起了游商小贩。“那会,我起早贪黑地在街边吆喝,卖米、卖菜、卖扣子……啥能挣钱咱就卖啥。”王长清说。
工作出色,光荣入党
1948年12月1日,东北解放。原沈阳机车车辆厂改称“皇姑屯车辆厂”,王长清在工厂复工招工期间进入该厂。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为躲避美军飞机轰炸,工厂迁至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
“新工厂设备算是齐全,工人众多,但厂房得新建。”王长清介绍,黑龙江的冬天严寒而漫长,即便身上穿了大衣也能感觉寒风刺骨。“白天干活不敢停,一停身上就冷。夜间零下40摄氏度,睡觉的大仓库仅有稻草和凉席当床垫,没有被褥;每晚大伙只能相互依偎、和衣而睡,瑟瑟发抖地期待东方吐白。”但即便条件如此艰苦,王长清也未有怨言,建厂热情高涨。
“美国佬忌惮中国志愿军入朝作战,隔三差五往车辆厂空投细菌弹,破坏军队后勤保障线。”王长清老人回忆,为了不让敌人阴谋得逞,他和同事们在保证工厂生产的同时为民除“四害”,阻断细菌、病毒传染源。
“敌人干扰生产,咱们厂也能保质保量地按时完成每项后勤保障任务,我所在班组生产的机车零部件更是达到了免检水平。”王长清骄傲地说。
为了让零部件“零缺陷”出厂组装,王长清每日泡在工厂车间钻研零件加工技术。“厂里人下班,他还在上班;人家回家过年团圆,他负责驻厂守备。”王长清女儿戏谑,母亲嫁给了“丧偶式婚姻”。
1950年底,王长清因工作表现突出,被正式推荐加入中国共产党。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王长清深深懂得,这不仅是千千万万中国人的选择,也是他切身体验确认的客观真理。
分房指标,一让再让
1955年,王长清前往北京干部学校进修。“中国共产党才是真正为民做主,日伪、国民党时期,底层民众食不果腹,学习进修那是权贵人家才有的特权。”
“唯有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才会珍惜,才会热爱。”在校期间,王长清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因为他的勤学苦练,其改革的车床刀具让齐齐哈尔车辆厂的生产效率提高了20余倍,他也荣获了东北铁路局颁发的功劳证书。
1959年,王长清被派往湖南筹建铁道部株洲车辆厂。建厂至今,王长清一直住在单位的职工住房内,约60平方米的住房没有沙发,床铺还是木板床。期间,工厂多次给予分房指标,但王长清均婉拒,“旧社会时期,工人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如今党给了我这么好的待遇,我知足了,这些指标请给其他真正需要住房的同志吧。”
1978年,经过大半年努力,王长清和同事们为职工解决了烧燃气的问题。但他从不以功臣自居,更不许家人占公家便宜,燃气供应永远是先满足单位其余职工的需要,再解决自家燃气需求。
“老爷子这辈子秉持入党初心,啥事都公事公办,对子女尤其‘抠门’。即便是退休,儿女也不能借他退休干部身份‘揩油’。”王长清女儿说,在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下,“听党话、跟党走”成为王家的家训,王长清的几个儿女也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默默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