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遗嘱库株洲设点 市民可享哪些服务?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中华遗嘱库公众号收到的情感遗嘱。 记者 廖智勇 摄

     

    ▲中华遗嘱库株洲服务中心成立现场 通讯员 供图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廖智勇

    4月16日,中华遗嘱库株洲服务中心正式挂牌,面向社会各界提供专业的家族财富保护与传承服务。“遗嘱”被称为生命尽头的规划,遗嘱库在株设点,也让立遗嘱这个充满“悲情色彩”的私人行为引发众多市民关注。

    遗嘱库将为市民提供哪些服务

    中华遗嘱库株洲服务中心主任聂罗清介绍,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和北京阳光老年健康基金会2013年共同发起主办的公益项目,目前已在全国设立11个登记中心、60个服务中心,为25.6万人提供了遗嘱服务,登记保管了19万余份遗嘱。

    中华遗嘱库株洲服务中心为立遗嘱人提供服务时,全程采用中华遗嘱库官方登记系统,采取密室登记的方式,借助指纹扫描、视频摄像、电子扫描、文件存档、现场见证和封密保管登记等方式对遗嘱进行现场登记。

    株洲服务中心目前拥有登记密室一间,律师室一间,接待室一间,小会客室一间,工作人员6位,义工100多位,每天可以为100-200个市民提供免费咨询、预约服务。

    为方便老年人,服务中心还将启动便民预约点授权工作,届时老年人可就近到授权的街道办、养老院、老干部活动中心和其它老年人服务单位免费领取申请表。此外,服务中心还将面向60岁及以上、固定资产只有一套住房的老人提供免费服务,包括:免费起草、免费登记、免费保管。

    立遗嘱人群趋向年轻化

    中华遗嘱库株洲服务中心挂牌成立当天,前来咨询的人群中不乏年轻的身影,刘孝晨就是其中之一。

    刘孝晨今年31岁,是一位美术老师,经常参加驴友活动,在国内外采风、写生。前些年,他一位十分要好的朋友在国外写生时发生了意外,让他深感触动。考虑到爱好旅行的自己也随时有发生意外的可能,他决定给自己立一份遗嘱,以便意外发生后,能将积蓄和名下不动产顺利转交给父母,将珍藏的美术作品留给学生或好友。

    “生活要有仪式感,人生的每个阶段都应该呈现出最完美的状态。”在刘孝晨看来,立遗嘱并不只是财产分配和离开世界的感言,更是对自己过去的总结,是人生的时光印记。

    根据株洲市国信公证处提供的数据,2020年,国信公证处登记在册的遗嘱办理件为319件,其中立遗嘱人年龄在60岁以下的为70人,占比21.94%。立遗嘱人平均年龄同比下降7.56岁。

    据中华遗嘱库统计,2017年,全国1990年后出生的自然人在遗嘱库登记保管遗嘱人数为55人;2020年底,这一登记人数增长至553人,最年轻的遗嘱登记人仅17岁。

    对于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立遗嘱群体,株洲国信公证处家事法律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吴静并不感到意外。他表示,他接待过的株洲本地遗嘱定立人中就不乏年轻人。相比中老年群体,年轻群体观念更开放、能够理性看待生命中的不确定性因素。

    相关新闻

    1

    除了正式遗嘱,近年来“情感遗嘱”在年轻群体中也逐渐流行起来。随着90后、00后逐渐走向社会,文化发展呈现多元化,一些年轻人不再把遗嘱当做冰冷的辞世留言,而是当做对恋人、朋友的情感寄语或寄给未来自己的延时书信。

    2020年3月1日,中华遗嘱库公众号开通了“情感遗嘱”栏目,开通以来,遗嘱库共收到近7万份遗嘱,内容五花八门,既有向父母倾诉的,也有向暗恋对象表白的。一些遗嘱中,甚至还出现了对QQ币、游戏戏账号等虚拟财产的安排。

    湖南法健律师事务所杨纲律师提醒,《民法典》继承编中规定的遗嘱形式为公证遗嘱、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口头遗嘱和录音录像遗嘱,而情感遗嘱不具备法律效力。

    提前做好遗嘱安排很有必要

    2

    那么,提前做好遗嘱安排是否有必要呢?杨纲律师表示:答案是肯定的。他介绍说,不少独生子女家庭在遗产继承方面存在误区,认为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就不存在财富传承风险。据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的《民法典》规定,如果没有提前通过遗嘱的特别指定,法律上的第一顺序继承人不单有子女,还有配偶和父母。假设财产所有人意外离世,又没有提前订立遗嘱,财产所有人的子女事实上很难顺利继承全部遗产。

    《中华遗嘱库白皮书(2013-2017)》显示: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的老年人中,99%的老人在订立遗嘱时会勾选“子女所继承的遗产不属于其夫妻共同财产”的选项。

    这个数据公布后马上引起社会热议,被网友称为“防儿媳女婿条款”。对于此现象有专家表示,勾选“非夫妻共同财产”的选项并不能认为是在防范儿媳或者女婿,而是体现了老年人在现代家庭高离婚率变化下,对子女婚姻情况的担忧和财产保全的考虑。

    让立遗嘱 变得更规范

    记者手记

    在财富和焦虑同时增长的当代社会,人们的价值观不可避免地显现出多元性与前瞻性,有人不轻言“生老病死”,就有了敢于直面人生轨迹。

    提前立的遗嘱无论是作为一张“财产保险单”,还是作为一份“情感日记”,都折射出当代人对死亡的态度。但值得注意的是,立遗嘱说到底是一件法律事务,新时代下,它虽然不再那么沉重,却绝对应该严肃看待。

    更多中青年人愿意立遗嘱,能提前谋划未来,更多思考人生责任,这是好事,能够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法律纠纷。但是,要让这件好事有好的结果,相应的公共服务、政策法规都需要与时俱进,为更多愿意立遗嘱的人提供方便,也让立遗嘱本身变得更规范。

    ▲扫二维码看视频

    制作 廖智勇

    高危、高压行业立遗嘱占比更高

    王吴静介绍说,立遗嘱人除呈现年轻化趋势外,高危、高压行业在立遗嘱人中拥有高占比也是近年来的趋势之一。

    在株洲从事医疗行业的黄茹今年41岁。去年战疫情,全国医护工作者们奋不顾身冲向抗疫一线,黄茹也和同事们第一时间递交申请“上前线”。这段经历让她对人生有了重新的认识,见惯了生离死别,萌生了为自己提前定立一份遗嘱的想法。

    “明天和意外不知哪个先来,生命很脆弱,早点有所准备不是坏事。”黄茹说,做医生这一行,加班是常态,工作压力较大,由于缺乏锻炼和足够的睡眠,许多医护工作者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她认为,立遗嘱不是在诅咒自己,而是尊重自己的劳动所得,也给家人一份保障。

    从事危险化学品行业的刘先生也是提前完成遗嘱定立的市民之一。刘先生已经离异,是两个孩子的监护人,父母都还健在,他希望通过立遗嘱的方式,提前规划好财产,明确房产、存款的分配,以免自己万一出现意外后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导致孩子和父母的生活受到影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