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客变家人 房东一家照顾邻村残疾叔叔27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陈浩(右)一家人照顾没有血缘关系的易海燕27年。 记者 旷昆红 摄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旷昆红 通讯员 余红梅

    “我们要晚点回,你先煮点饭咯,我回来炒菜。”“好,家里辣椒不多,买点辣椒回来。”……这是雷打石镇砖桥村罗头湾组的陈浩和易海燕之间日常的对话,听起来就是一户最普通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对话。实际上,陈浩一家人和易海燕并没有血缘关系,但陈浩一家人和身体不便的易海燕共同生活了27年,从陈浩的父母一直到陈浩,都把易海燕当成家人一样照顾。

    短租房子修家电,邻村叔叔住进了家

    陈浩一家人和易海燕的故事要从1994年说起。那年,易海燕24岁,正是个年轻小伙,家住雷打石镇胜利村,离陈浩一家仅2公里。易海燕小时候因为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无法像普通人一样在家务农或者外出打工挣钱。为了谋生,易海燕学了点维修电器的手艺。

    1994年,砖桥村不少村民家里都买了电视机和收音机,也带动了维修电视机和收音机的生意。那时,农村维修电器一般都是维修师傅上门,但因为易海燕腿脚不方便,易海燕的父母就想找一处交通方便的地方,让他有固定的场所维修电器。

    看了很多地方后,最后选择了陈浩家。因为陈浩家就住在马路边上,和各村各户来往比较方便,易海燕打算短期租下来住上一阵。陈浩的母亲介绍:“当时家里已经建了楼房,房间多,多一个人我们也觉得不要紧。”

    那年,陈浩8岁,正在上小学2年级,对于家里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位行动不便的“不速之客”,陈浩不仅没有反感,还对易海燕带来的各种维修电器的工具充满了好奇。放学后,陈浩总是跟着易海燕,帮他递工具、看他维修电器。易海燕性格随和,陈浩围着他问东问西,他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释。

    短租了一段时间后,易海燕打算回家,重感情的陈浩对易海燕依依不舍,泪水都流了出来,陈浩的父母看着心痛,决定留下易海燕在家长期住下。

    慢慢地变成了陈浩家的一名家庭成员

    从此,易海燕就在陈浩家住了下来,慢慢地变成了陈浩家的一名家庭成员。一年四季,一日三餐,家里有什么,易海燕就跟着全家人吃什么。日常生活中,小到一个牙刷,大到一双袜子,陈浩父母没让他缺过。

    那时,陈浩家经济比较紧张,陈浩父母起早贪黑地挣钱,家里经常只留下易海燕和陈浩兄妹俩在家。10来岁的时候,陈浩经常像小大人一样,在厨房做饭,干家务活。和父母一样,陈浩兄妹俩也总是把易海燕照顾得很周全。

    有维修手艺的易海燕,虽然行动不便,但他很努力,也很勤奋,在家总是琢磨如何提高维修技术,他维修家电的手艺也得到了周边乡邻的认可,大家也愿意把家电送到陈浩家维修。如今,在易海燕的屋里,还摆着几台待维修的彩电。

    陈浩接棒照顾,有好吃的总忘不了叔叔

    看着易海燕在陈浩家住得挺好,易海燕的母亲也安心了。如今,易海燕的兄弟姐妹都在外地工作,除了正月期间,易海燕回家和自己的家人团聚外,其余时间,易海燕都住在陈浩家里。自陈浩成年后,他成为一家之主,慢慢地从父母手中接棒照顾易海燕。

    “易海燕夹菜时不方便,陈浩要不就把碗端到他前面,要不然就帮他夹菜。”陈浩母亲介绍,陈浩虽然话不多,但心特别细,有好吃的东西,总是很自然地给易海燕,送到他房里。

    对这些,陈浩只淡淡地说:“易叔叔来我们家20多年了,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对待家里长辈,就应该这样。”

    易海燕需要买什么东西,和陈浩交代一句,也会很快办到。易海燕不善言辞,只是说:“我94年来到陈浩家,他们一家人照顾我大半辈子,尤其是陈浩,我都不知道怎么表达感激之情。”

    砖桥村党支部书记沈庭介绍:“很多人对待自己的父母尚且不能如此,陈浩一家人能这样对待没有血缘关系的易叔叔,特别难得,也让人特别感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