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家施杰荣和他的自题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莫鹤群

    我和施杰荣深交三十九年,他温纯朴厚,谦恭睿智,行有为善之心,让人油然而生亲近感,一直是我心中敬佩、激赏和喜欢的人。

    著名作家聂鑫森这样评价他:“在书画界,施杰荣是一个通才,能书、能画、能治印、能作诗,而且都具有相当的功力,让人很是羡慕,而功力的逐一积累,并非只是靠下苦功获得,更重要的是修炼一种人格精神的境界,使生命得到一个极其自然、极其自由的形态,再加上身手的劳作,才有如今的成功。”

    施杰荣的字,追求一种静寂,一种空灵,一种自在,有二王的温润,颜柳的筋骨,还有汉帛金文的雄秀古雅。这些风格杂糅在一起,大字浑厚华滋,古拙朴茂,小字秀逸端庄,真力弥满,浮华利落,姿态横生,有佛家气象,越品越有味道。

    施杰荣的水墨画,承载的是他三十年来书法起、转、运、提、按笔的功力,其构思布局、构形设色了无拘束,往往一尽己性,直陈胸臆,像阳春三月的田野弥散着清新温煦、蓬勃盎然的生命气息,让人领略到一种明媚灿烂的阳光感。他另辟蹊径,大胆借鉴青花瓷艺术,以青代墨,色取蓝调,独创具有精心、素雅、玄淡特色的施氏青花山水文人画,更让人品之留连。

    施杰荣的篆刻,圆融处似滋滋蔓草,遒劲处如苍苍古藤,淡雅宁静,敛放自如,而他刻的边款,则是其书法、刀法、艺术观念综合起来的艺术升华,是有思想的艺术。品施杰荣的边款,不激不励,如千年沉香微微燃起,虚若缥缈,实则铿锵,有一种凝重的静寂或是禅意的悠然。

    然而,我最喜欢的却是他在画上题的诗,印上刻的跋,纸上写的赋。

    数十年来,施杰荣独守书斋,用思理以美化天物,“锄烟犁雨,砚田耕耘。唯恐失学,日夜兼程。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画画。”他的诗歌,既有抒情壮怀,吊古怀旧的,亦有行旅应和,汇景描物的。其想象力之丰富,思维之敏捷,观察之仔细,比况之奇巧,语言之凝练,皆非常人所及。读他的诗,既有审美之愉悦,亦有思想之启迪。

    施杰荣说,一个书画家的功底是否深厚在于他读书的多少。书画家不是以书画传世,也不是以技巧传世,而是以人的品德、学识和修养传世。

    施杰荣广读文史、哲学、佛学方面的书籍,钟情于陶渊明、孟浩然、王维等人的诗词,喜欢那超凡脱俗的风格,静静地做自己,以含而不露的个人魅力游走在尘世的喧嚣中。《月下莲花图》题款即表现了他这种超然的心境:“良夜无狂风,祥光天上现。观我妙莲花,熄尔心头焰”。

    我夫人请他画一幅墨兰。他是锦心绣口,书生肚肠,咳唾都成华章,画毕诗题:“我自深山谷底来,未谙世事不知乖,纫佩涵馨还独立,误逐红尘守素怀。”

    《晚餐》则写足诗人极富生活气息的况味:“窗前垂暮霭,白屋掌灯时。三菜斟杯酒,加餐却有诗。”

    他题的诗也有生活中的情景。他的妻子带回一枝梅花,他觉得很好看,于是,即兴作了一幅画,还题了一首诗:“昨日荆妻踏雪归,山中乞得一枝梅。衣襟尽是清香气,九十春光独占魁。”

    《秋日午睡醒后读八指头陀诗集》更有味:“已凉祛溽暑,浮躁渐能安。小睡量秋短,斜倚把卷闲。清诗通妙义,佳句透禅关。不觉云窗暗,妻儿唤晚餐。”

    他画中的题跋很有意思,你看怎么写:

    “四百年来画山水者,余独谓玄宰阿长笔意躁动则不静,余要脱尽纵横习气,无半点喧热态,自有一种融和闲逸之势浮动丘壑间。白石论画,余私淑之,故余与白石同怀。余于书画,素不喜纵横争折,剑拔弩张,喜性静情逸,闲适安详。”

    这声音有着古典的底色,宛如幽静的湖面逸出一枝翠柳;抑扬顿挫则仿佛绵延着的九曲回廊,一波三折;这意境,与庄周、嵇康、摩诘、三苏一脉相承,旷达中蕴含深邃的忧郁,智慧里展开无尽的传承。

    “争先非吾事,静照在忘求。”我觉得施杰荣诗书画印都是他对生命的阅读。他谈的不是写字画画的功力,而是文人的意趣,文人的底蕴。心游万仞,基于务实。动若脱兔,静如处子。正如孟子言︰“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