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否敢鼓励 “敢于质疑”的学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谭平华

    近日,上海三年级小学生金蔓清发现自己使用的英语课本出现动物表演内容,她觉得内容有错误引导。在妈妈的鼓励下,金蔓清向出版社反映了该问题。出版社表示会在下次修订时换掉这部分内容。这则新闻,不仅看到这个金同学丰富知识面及善良的天性,而且让我们看到学生在求知路上宝贵的质疑精神,这种质疑精神需不需要鼓励,如何引导。

    人们对知识的获取大致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于权威,二是来自于个人经验。教科书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权威,更多权威的东西往往是经过相关专家论证并最终形成知识或者常识。人们习惯于面对权威的知识,都会相对比较放心地去相信并转为自己的知识,但个别能够面对权威提出质疑的,一定是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提出问题的人。

    是否敢于去鼓励这种勇于质疑的学生,对于教育工作者乃至管理者来说都是挑战。一方面我们要有包容心态,不论事实论证结果如何,都应该尊重每个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大胆假设甚至质疑的权利;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如何引导孩子学会如何质疑,比如告诉学生在质疑某个内容应该要就此提前做大量调查、论证推理,以此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同时还要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比如质疑老师教授内容时学会如何表达,这都是一种学问。

    近年来,不断有关于学生质疑教科书内容的新闻,如福州二年级学生就语文课文《羿射九日》中前一段刚提到“江河里的水被蒸干了”,下一段又提到“他蹚过九十九条大河,来到东海边”。质疑道:“既然晒干了,那后羿是怎么蹚的,是不是用词不当?又比如北京一名学生质疑语文教科书上一幅关于宋朝知县的配图有误,知县着装应为青绿色而非紫色。

    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因为往往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哪怕是质疑权威,我们应该尊重和引导孩子这种独立思考的品质。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