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谭平华 成建梅 通讯员 王亚
精神、文化的传承需要教师的传递,教师接过前辈传递的知识灯火照亮自己,再将爱与光明撒播出去……今年是全市教育系统师德师风建设年,记者走进教师群体,看教师优秀典范,扬高尚师德师风。 ——编者
渌口区南端,千年古镇朱亭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南宋大理学家朱熹偕同张拭同游南岳,途经朱亭,在港上木桥边歇宿,应当地人士请求,结亭讲学……”陈清云的思政课堂,本土古镇朱亭的美丽传说是孩子们喜欢的经典桥段,穿越古今、无问东西,构建陈清云课堂的独特魅力。
34年前,年轻的陈清云大学毕业来到渌口区朱亭镇,从此扎根美丽乡村,一直在镇内中小学任教。
岁月如故,一批又一批学生从乡村走出,走向更加广阔的社会,而那间放飞希望的教室里,陈清云成为永远的守巢人。
皱纹已经爬上曾经年轻光亮的额头,但爱与责任,成为他永远的坚守。
点滴关爱:用责任点亮学生的心灯
“爱是教育的真谛,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在一次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上,陈清云道出了管理班级的“秘诀”。
学生谢红良在上学途中不幸被狗咬伤,女孩因怕耽误学习时间,并没有回家告诉父母而直接来到学校上课。陈清云得知情况后,马上骑自行车将谢红良送到医院处理伤情,放学时又将她送回家,往返十多公里。家长看到已经打了疫苗的孩子,感动得拉着老师的手说:“陈老师您真是太细心了,孩子遇上您这样的好老师,真是三生有幸,陈老师真是辛苦您了……”
边远山区学校学生上学路途遥远,一遇大雨天就会有不少学生会被雨水淋湿衣服。每当遇到这种情况,陈清云都会找到每一个淋湿了衣服鞋袜的学生,想办法为他们烘干被雨水淋湿的衣裤。有时候遇到学生感冒,他就会带孩子们就医买药,叮嘱他们按时服药,直到病愈。任教中学担任初三班主任时,有些学生因种种原因不能寄宿,又不想错过晚自习的辅导,于是晚自习结束后,陈清云就骑摩托车把学生一个个送回家。
“关爱每一位学生,下课后经常跟学生交流谈心,了解每位学生的需求,尽力为学生排忧解难,这样学生就能体会到老师的关爱,无忧无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条军规”: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先做到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不仅要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育人者必须为人师表,处处去做学生的表率。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命令只会指挥人,榜样却能改变人。”34年教学生涯,陈清云深深悟道,也严格践行。
言传身教,陈清云自定“三条军规”: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带头不做;言语行动仪表等方面都要起表率的作用。
每天上课时,陈清云要求学生不能迟到,他自己会提前到教室。
“我有拖延的老毛病,家里离学校也比较远,上课有时踏着上课铃声走进教室,有时迟到那么几分钟,我觉得不是大事,陈老师找我谈话后,我才发现每天老师都会比我们早来到学校,有时候在校门口迎接我们,有时候在教室忙碌,我真的很感动,从此也成为早起的鸟儿,养成了好习惯,这个好习惯一直保留到了参加工作。”学生王成已经成为一名公务员,谈及老师对自己一生的影响,仍然心怀感激。
对工作一丝不苟,时时事事做学生的表率。以身作则,从严要求自己,起模范带头作用,成为陈清云管理班级以及做好各项工作的法宝。
敬业奉献:角色转换本色不改
34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陈清云不断变换工作角色,但“敬业奉献”成为他的深深印记。
教学业务能力强,他多年一直担任初三毕业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工作,担任中学政史教研组长,带领本组教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摸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政史教学质量。后来他转换角色,担任中学总务主任,负责后勤管理工作,同时还担任初三升学班的班主任及教学工作。教学和后勤管理,身兼数职,工作任务重、压力大,但陈清云没有半点怨言,常常晚上加班,看作业、备课、阅看试卷……
2011年,陈清云工作变动负责朱亭镇中心学校后勤管理。在新的岗位上,他积极进取,不断探索,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一丝不苟做好每一笔账,按时完成各级各部门下发的各种报表;在担任副校长期间,他还担任了初中一年级的两个班的教育教学工作,教学质量也没有因角色的变换而下降,在2019上学期初一期末统一检测中,他任教的道德与法治排在全区第7名。
从少年到白头,陈清云无怨无悔把一生最宝贵的年华献给了他挚爱的乡村教育事业,获得“乡村教育奉献奖”,连续两年被朱亭镇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
歌曲《长大后,我就成了你》深情唱道:“那块黑板,写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这也是乡村教师陈清云三尺讲台的岁月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