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精神上的自由自主 还给孩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死了会怎么样呢?会去天堂吗?有时候,我觉得活着没什么意思……”听到这番话从不到8岁的男孩桐桐(化名)口中说出来,我有些意外,更是心疼。坐在我面前的小男孩,身板挺得直直的,睁大双眼望着我,眼神里流露出与年纪不相符的茫然。

    爸爸在外地工作,桐桐和妈妈、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桐桐的每一天都被排得满满的,取得的点滴进步都会被妈妈记录在案,汇报给远在他乡的爸爸,外公外婆不时地大包小包的来看桐桐,一家老小的生活重心都放在桐桐身上。

    “桐桐,别玩了,先把作业写完,要合理安排时间!”

    “桐桐,不能吃零食,要讲究营养!”

    “桐桐,写作业要集中注意力,发什么呆呢!”

    “桐桐,练一下钢琴!身子要坐正!”

    桐桐的世界里没有伙伴、鲜少玩耍,更多是家中大人陪着辗转在各种早教班、才艺培训班。我仿佛看到桐桐身后有一束无形的线,被牵在六位大人手中:“你要乖,你要听话,你要优秀,我们都是为了你好。”

    沉甸甸的爱,剥夺了一个孩子自由自在的童年,侵害了他自我主宰的能力。越来越多的孩子,在物资丰盛的年代,感受不到幸福和快乐。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大限度的被教育者催促着、鞭策着去抵达世俗意义上的“优秀”与“成功”。

    孩子们的世界里,除了成绩、各种才艺培训班,很少有触及心灵的滋养与感动,很少有关于“生命”本身的礼赞与教诲。孩子们没有机会学习建构内在精神世界的能力与方法,他的存在感与价值感更多倚赖于外界的标准与评判,一旦外界环境发生改变,倾尽全力也不一定能达成所愿,他的世界很轻易就会崩塌。

    桐桐们的无助与无奈,需要父母家人、学校、以及全社会的关注,真正“看见”孩子本身,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教育家蒙特梭利曾说过:“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将精神上的自由自主还给孩子们,他的内心有足够的空间去涵容这世间的美好,心灵得以滋养,如一颗得到阳光雨露的种子,孩子们会顺应着自己的生命节奏蓬勃成长! (毕亚炜)

    毕亚炜: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国际心理剧考试委员会认证导演,株洲市红十字会心理援助志愿队队长,天元区心关爱社区心理服务中心心理专家,天元区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咨询师,湖南省红十字会“四星”志愿者。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