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湖公园一隅,三棵老樟树生长良好。 记者 张威 摄
□ 策划 刘小波 记者 伍靖雯 张威 通讯员 谢翊 苏红
新华桥上几棵老樟树的一枝一叶,牵动了很多株洲人的心。去年12月底,其中的6棵老樟树分别“搬”去了芦淞区天池湖公园、荷塘区明照湖公园。
“请你们多去看看,这些老樟树近况如何?”近日,不少市民网友联系本报,想知道这些已近古稀之年的大树,在新家园生活得怎么样?
老樟树棵棵发新芽
惊喜
伴着细微春雨,4月2日,我们沿着枫溪大道一路往南。车子转入江渌路没行几步,一直看着窗外的同伴突然惊喜地喊:“看!老树发新枝了!”
再近一点,便见一片绿岛中间,三株老樟树依坡而立。一眼望去,曾经丰茂的树冠没了,大树不免显得有些“骨感”,但看到新嫩的绿色从树身上蹿出,大家都放下心来。其中最显眼的,是靠西南侧的那棵樟树,树身已有4处抽出嫩绿的新枝,另外两棵的新芽则比较含蓄,有的藏在枝丫分叉处,有的需要绕到树身另一侧去找。
大自然有时便是如此奇妙,当我们赶到城市另一边的明照湖公园附近,移居这里的三棵老樟树,同样是其中一棵格外容易适应新环境,树身上冒出五六丛翠绿的小枝丫,另外两棵樟树的头顶,也窸窸窣窣长出几株绿芽。
“为了提升树木的存活率,这几棵樟树搬家前都做了‘截冠手术’,现在看来恢复得不错。”现场,园林绿化部门技术人员向记者介绍,树木移植到新的地方,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进入慢生长期,如果不截冠,每一处枝干都需要吸收营养,而其根部又未适应新环境,不能补给充足的营养,就容易导致树木干枯死亡。而截冠,就可以减少营养的消耗,待它适应新环境后,就会像现在这样繁衍出新的枝丫。
由专门的园林专家负责,确保树木适应新环境
为了让这6棵搬了新家的大树茁壮成长,大家可费了不少心思。
负责照顾它们日常生活的,都是园林部门至少有20年从业经验的老技术专家,每天要给大树浇多少水、放多少营养液,很多时候他们光凭经验就能准确判定。
但即便如此,大家还是小心翼翼的,每天上午、下午都要来看看,给树木“体检”,比如摸一摸大树下面的泥土,不能太干也不能太湿润;最近风大,更要多注意树身上的支撑架是否松动,避免树木被风吹倾斜。
“目前最主要的工作,是确保树木适应新环境。”现场一名园林技术人员告诉我们,实际上,早在搬家前,他们就对各处的土壤进行检测,并比照新华桥“老家”的土壤,调整两处“新居”土壤的酸碱度,樟树搬家时,也是带着一半“故土”走的。
“这既有科学,听起来也像风水学。”这名技术人员打趣,栽种前,大家用尺子等工具测量记录了树枝的生长方向,重新栽种时,也依照之前的方位落户,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让老树更适应新环境。
每一棵樟树身上都包裹着湿润的棉布,从树干基部密密缠绕至主干,既能保湿也能保暖。从搬家起,树身上的营养液就没有断过,不过其“配方”、每日的输液量都做过微调。“一开始是要保障树木成活、防菌;现在主要是给树木补充营养和水分,让他们茁壮成长。”现场的技术人员介绍。
还要经过炎夏“烤”验才行
复壮
“有老树的地方,就会有故事、有回忆。”家住枫溪苑小区的居民黄超说,自己幼时住在新华桥附近,每天上下学都要路过这几棵樟树,那时他还特别喜爱和小伙伴们一起踢着樟树的落叶玩耍。后来,他家搬至枫溪大道附近,“没想到这么些年过去,我每天回家路上又能与‘老朋友’重逢了。”
不止是黄超,这几棵樟树的一举一动,牵动着许多株洲人的心。对老樟树近况的牵挂,也是株洲人浪漫情怀之所在。自从樟树搬家后,去天池湖公园、明照湖公园散步的居民可真不少,不时有家长带着孩子们在樟树附近拍照,给孩子们讲自己小时候的故事。
“请大家放心,我们会精心照顾好每一棵樟树,尽最大努力让他们继续茁壮成长。”现场的园林技术人员介绍,目前树木生长情况良好,但真正的考验,还在今年7月。
“树木最需要的是适当的阳光和水分,高温天水分容易蒸发,一不小心树木就干枯了。”该技术人员介绍,目前,荷塘区、芦淞区园林绿化部门都已做了准备,待高温天气来临,就给树木搭遮阳棚、增加滴灌系统,想方设法让樟树度过炎夏,恢复曾经的样子。
记者手记
张威
新栽的树木,伫立在株洲的各个角落,它们为这座城市遮阴,也装点着城市;古稀老树稳若磐石,见证着株洲的变迁,记录着一代又一代株洲人的回忆。
无论是移栽还是修护,树的疼痛、命运都牵动着许多株洲人的心。那几棵老樟树,都曾面临着“挪走难存活”的断语,但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此时,株洲迸发出的是100%的努力。这是一种信念,呵护着每一棵树,让它们顽强站立,绽放出生命之绿,与这座城市的美交相辉映。
这样的故事过去和现在都在上演,未来也将继续上演。市民黄先生说得好:“有老树的地方,就有故事、回忆。”让它们继续生长下去,帮我们见证、记录这座城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