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那年的两条鱼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文/陈新平

    7岁那年没记得什么事,唯有一件事让我记忆犹新,甚至决定了我的性格。

    上世纪70年代前期的乌鲁木齐,日子不好过,尤其是很多野外地质队员的随队家属,家里的日子更不好过。包谷面是好东西,春天拌上榆钱蒸窝头,那真是好东西,到了秋冬只能吃土豆、大白菜,若是菜被冻了,那就只能啃干窝头了。

    随队的家属们大部分来自农村,不识几个字,又没技能。大队里,天天都有人向领导反映娃多钱少,婆姨吃闲饭,过不下去了。于是把家属们组织起来,成立了“五七"连,就是家属连,做做衣服,搬搬砖,夏天卖瓜,冬天洗褥。“五七”连的连长是队部的一个组织干事下派的,姓李,武汉人,在我记忆中是个很漂亮的阿姨。

    我的母亲来疆后,也无工作,只有在“五七”连做工,贴补点家用。所不同的是,我娘有点文化,又比较乖巧,骨子里透着湖北人的精明,连长没让她干活,在连部打点杂,反正是拿“大集体”工资,也不吃亏。

    九月的一天,我们一个湖北老乡,提了两条大鱼来家,什么鱼记不起来了,个头挺大。对于天天见不到荤的孩子来说,这是多大的诱惑啊,尤其是内陆,见到鱼可真不易。我强烈要求妈妈好好做个菜。可妈妈若有所思地看了看我。

    下午的课,也没上好,“儿童团”学不懂“毛选”,主要是脑袋里老晃着那两条银色的鱼,想着想着,口水都流出来了。

    一放学,我就窜回了家,连背三角、打跸石都不搞了。开饭了,可鱼呢?我急切地寻找。“别找了,你妈送人了”。老爹看我着急,一脸揶揄地告诉我。

    可想而知,我的愤怒,虽然我只有七岁,但肺都气炸了。

    我使出吃奶的劲,对着妈妈又喊又叫,当得知母亲把两条鱼送给了李连长,我感到怒火中烧,“天天向上”的人,怎么能“走后门”?拿着棍子要跟妈妈拼命,扔掉窝头,跑出了家门…。

    一晃,多少年过去。我参加工作时,父亲对我说:孩子你要改变心胸狭隘的性挌……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时代造人啊,生活的窘迫,能造就宽广的性格吗?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