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刘小波)3月28日,星期日。在神农湖畔,众多市民全家出动,在湖边享受春光的美好。博物馆里人群络绎不绝。入夜,高水准的乐团在神农大剧院为观者奉献上精彩绝伦的演绎。
这样的幸福生活场景,在神农大道两侧天天上演。前不久,由株洲日报社主办的城市论坛上,本土的规划专家和建筑专家给听者讲解了一个专业名词——市级公共服务带,并讲述了神农大道这条公共服务带背后的故事。
2000年开始,中国城市建设由单纯的“量”的扩大,转变为对“质”的追求。城市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从那时起,株洲市在天元区最核心的位置,规划出一条长约6公里,宽约500米的绿色生态公共服务带。历时20年时间,建设了湖南工业大学、神农城、大剧院、博物馆、市民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和体育中心。这就是今天的神农大道,它串起了滨江风光带,成为4A级景区。其中,仅湖南工业大学占地面积就达214.86公顷。
在今天,这条市级公共服务带已经汇聚了大量的人流,成为这个城市最具活力的区域。两旁的建筑风格呈现出既有现代化感,又与中国特色结合的特点。同时,公共服务带催生了周边大量楼盘聚集,起到了引领城市空间布局、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
在繁华的背后,是20年间,4届政府一直没有更改规划,以打造幸福城市的初心,持续加大投入,接力建设好公共服务带。在土地财政盛行的时候,株洲市委市政府一直没有把这个核心区域里的土地出让换钱。
今天,当普通市民对这种美好的城市生活习以为常的时候,很少会想到,这样的幸福来自于决策层的远见与坚守。而据相关专家介绍,这样的市级公共服务带,在全国都是少见的。在湖南到目前为止,还只有株洲打造成功这样的公共服务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