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中村1928: 小竹牌“掀起”土地大改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毛泽东给部队上政治课旧址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记者 戴凛 摄

    ▲当年农民在竹牌上写字标注田地权属 记者 戴凛 摄

    ▲农民当年控诉地主的诉状 记者 戴凛 摄

    □ 株洲晚报融媒体首席记者 戴凛 通讯员 张和生 肖宇

    1928年3月19日,酃县(现为炎陵县)中村名为“八担坵”的田野,变成了一个巨大的露天课堂,战士们就着禾蔸席地而坐,听得入神。这个大“课堂”,还吸引了不少当地的贫苦农民,他们也听得热血沸腾。

    讲课者是毛泽东,他用一堂接一堂别开生面的政治课,统一了革命思想,还创造性地用“插牌分田”的方式将土地分给贫苦农民。

    今年3月,记者再次踏上这片田地。金灿灿的油菜花开得正旺,田边道路宽敞、环境整洁,满眼都是新农村的样子。尽管小雨一直淅沥沥地下着,但仍不断有游客前来参观,只为探寻当年的历史足迹。

    一桌一凳,田边开讲政治课

    1928年3月,毛泽东率工农革命军来到酃县中村,团部设在了周家祠。而周家祠的百米开外,便是一片名为八担坵的田地。

    炎陵文史研究者张巧立介绍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初期,部队辛劳奔波,战斗频繁,来不及对全军官兵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少人对革命的性质、任务和前途缺乏认识,过不惯根据地的艰苦生活,一心想去大城市。还有一些意志薄弱者对革命产生了悲观情绪,怀疑“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特别是苏先俊、余洒度的出走,给部队带来了恶劣的影响。面对这些严峻的情况,毛泽东感到有必要让部队在中村休整一段时间,对全体官兵集中进行一次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毛泽东的这一想法,得到了何挺颖、张子清等人的赞同。位置便利、视野宽阔的八担坵,自然成了思想政治宣讲的首选地。

    3月19日起,部队在田边支起一张小方桌、一条小板凳,毛泽东就这样开讲了。而战士则就着禾蔸,席地而坐,接受思想的洗礼。

    田间课堂,一连讲了7天

    如何让课堂更有效?毛泽东每天花半天时间给一个营的战士讲课,另外半天则进行集中讨论,加深认识。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张巧立说,毛泽东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主要给战士们讲述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讲中国革命的性质,告诉红军战士要“为工农阶级的解放而战”,必须克服“为吃粮当兵”“为发财打仗”等非无产阶级思想;红军不仅要打仗消灭敌人,而且要打土豪、分田地,建立工农政权,完成党的政治任务;二是讲中国革命道路的特点和战略,告诉大家,红军只有走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中国革命舍此别无他路可走”,引导大家认清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批判“左倾”盲动主义和流寇思想。三是讲中国革命的形势和前途,告诉大家“国民党好比一个大水缸,我们就好比一块小石头,只要我们团结一心,小石头就一定能够打破大水缸”,帮助大家坚定革命信心,树立顽强的斗争精神。

    据相关人士考证,在中村期间,毛泽东连续7天为军民上课。

    访贫问苦,探索土改分田

    “月儿落西日出东,我们这里几时红?何时分得好土地,不还租债不受穷!”在当年,中村坊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据当地群众介绍,当年,中村土地70%以上集中在地主手里,80%的农民全靠租种地主的土地养家度日,交租之后所剩无几,过着缺衣少食的艰难日子。

    炎陵文史专家介绍,毛泽东白天为部队讲课,晚上又带领干部战士进村入寨,访贫问苦,做社会调查。

    与此同时,毛泽东又在与周家祠一墙之隔的周南学校主持召开了师委和地方党组织的联席会议。会上,毛泽东表示,除开展政治教育以外,还要搞“分田运动”。

    为此,毛泽东等在农协骨干会议中,具体研究了土改分田的部署和方法,并举荐地方干部周介甫和部队干部谭希林一起,决定在中村率先进行分田试点。

    1928年3月23日,工农革命军一师师委和酃县县委在中村墟头召开3000余人参加的军民诉苦大会。大会由酃县县委书记刘寅生主持,毛泽东在大会上发表讲话。10余名穷苦农民上台控诉地主豪绅残酷压迫农民的罪行。这一天,“穷人要翻身,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声响彻云霄。在大会上,还宣判处决了两名罪大恶极的劣绅。

    小小竹牌,见证“耕者有其田”

    在周家祠旧址的陈列柜里,几块破旧的竹牌,见证并参与了这次划时代的实践。文史专家表示,中村的“插牌分田”可以说是井冈山斗争时期最早的土地革命实践,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它也为后来《井冈山土地法》《兴国土地法》的制定提供了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竹牌上写户主名字、田地位置、四界和面积。最后当着群众的面将竹牌插到各户所分的田里。”炎陵县文旅广体局文物股股长肖宇说,当时,中村分田先是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将全村人口、田土分别登记造册。然后确定分配原则,按家庭人口平均分配,以原耕土地为基础,多退少补,好劣搭配分到户;再由农会统一写好竹牌,当众将写好的竹牌插到各户所分的田地里。这种形式被老百姓形象地称为“插牌分田”。

    “插牌分田”试点后,农民人心振奋。分田运动从道任村开始,人均分得水田1.2亩。随后,重分土地的“烈火”很快燃遍整个中村,此后,在郴州的桂东沙田乃至整个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湘赣边界,都掀起了土地革命的热潮。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