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左四)及其创业团队,他们里有曾经的企业高管,也有农学博士 记者 李军 摄
▲王武及其团队在板杉镇寨下村打造的“梯云”蔬菜基地 受访者供图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李军 通讯员 江先国 刘勤翰
3月23日,醴陵板杉镇寨下村。油菜花金黄,蔬菜大棚整齐排列,此时,正是蔬菜生长关键期,“80后”王武和他的创业团队成员,正忙碌在田间地头。
王武是湖南梯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梯云”)的负责人。数年前,他是深圳OPPO公司的高管,年薪上百万。如今,他返乡创业办起了农业公司,而创业团队成员,清一色是他的中学同学,且都“来头不小”。
“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的蔬菜,更让务农成为令人羡慕的职业。”这是他们团队的梦想。
阵容
8人组团,包括企业高管和华中农业大学博士
这个团队,几乎集合了创业需要的所有优势资源。
合伙人里有的懂管理,除了王武,第二大股东自身经营着3家酒店、2家工厂,还有一名股东在VIVO管理层;有的懂农业,杨峥是华中农业大学博士,肖斌曾在“蔬菜之乡”——山东寿光的大型蔬菜基地“实战”多年;有的懂营销,刘健在广州做过多年的销售,张炜琳已着手开拓电商、直播等“新零售”渠道。
作为团队领头人,王武返乡创业有多重因素。他擅长透过股市分析国内外政策变化。几年前,他观察到农业股上涨,国家也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一次聚会上,他又得知,步步高集团每年都花费上亿元采购鲜蔬,但湖南本土不能满足需求,往往要去省外采购。
“政策有利好、市场有需求,这是很好的商机。”2017年,王武在同学聚会时说起自己的发现,很快,创业团队组成并逐渐增至8人。公司取名“梯云”,是为了纪念母校醴陵一中的梯云阁。
2018年春,王武和团队凑了500万元创立了公司,从承包50亩土地试水,到2020年6月在寨下村流转460亩土地,种植100多个蔬菜大棚,他们的信心越发笃定。看账面,去年销售额达260万元,今年的产值保守估计会翻倍;看市场,公司种植的蔬菜已订单式供应步步高、株洲百货大楼等商超,此外,还供应给大碗先生等餐饮企业的后厨。
经营
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营销理念应用于创业
团队高端,经营管理有何独特之处?
“把现代化的企业管理、营销理念应用于创业,这是我们的优势。”王武说。
在王武看来,农业企业要做大做强,管理是一大痛点。对人员管理,王武和团队会吸收他们待过的企业一些好的方法。比如用工,采用考核、激励机制,做得好、愿意干的员工,按规定加薪,也会给予更多成长机会。
同时,王武及其团队会科学控制成本。每年12月到次年2月是空档期,气候不适合瓜果类种植,人员闲置,但王武并未将公司扩大设施面积的工程外包,而是让所有管理人员齐上阵进行打理。“这样既节省了10多万元外包成本,又让大家熟悉了流程,为以后复制基地打下良好基础。”王武说道。
让团队核心成员每周下地三天,每个环节亲力亲为,也是为了抓住销售的痛点。“你要让客户知道,你是真正懂这一行的,而不只是嘴巴上会讲。”王武说。
一次,有客户打电话来说,公司提供的蔬菜总有变质的风险。得知情况,王武赶紧回电告诉对方,由于近期阴雨,蔬菜采摘难免受潮,最佳保鲜期为2天,建议不要存货。对方一查,果然有存货现象,直呼他们“懂行,还能帮忙出主意”。
实际上,目前蔬菜基地种植的黄瓜、丝瓜、茄子等近10个品种,及其种植规模,也是针对市场需求痛点而来。王武说,“我们做过调研,客户要的品种不多,但每个品种需求量大,希望供货和质量都稳定。”
瓶颈
基地员工大多是50岁以上的村民,缺乏青年人才
说起“梯云”发展近期急需解决的问题,王武给出的回答是:人才。
目前,“梯云”在寨下村的蔬菜基地达460亩,在东城大道附近已承包200亩,年底还会扩大300多亩,计划今年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蔬菜大棚达300余个。
王武介绍,借助板杉镇便利的交通条件,公司的长远计划是省内的销售额达到千万元级别后,再将蔬菜卖到广州、深圳等地,“这些地方都能在12小时内运到,蔬菜能保鲜,利润空间也更大。”
为了公司长远发展,2020年底,王武和团队没有对80余万元收入进行分红,而是选择继续扩大规模。
可随着“梯云”壮大,如何找到管理、营销等方面的人才,成了摆在眼前的难题。由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基地员工大多是50岁以上的村民,缺乏青年人才。
目前,王武和团队主要以网上招聘、请熟人推荐等方式解决用人之急。“我们还把培养人才作为管理人员年终考核的指标。”王武说,这也是他从以前的企业学到的方法,“培养出一个能顶上来的人以后,你才能晋升。”
人才,也是乡村振兴事业的急需。板杉镇党委书记刘淼说,王武及其团队这样的创业人才,在镇里非常罕见,她希望有更多像他们那样的优秀人才返乡,为乡村振兴事业带来更多智慧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