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该如何捂好“钱袋子”?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近年来,老年人被骗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有保健品、传销等一些大众所熟知的套路,甚至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套路,花样百出,可谓是让人防不胜防。据《中老年反欺诈白皮书》数据显示,70后中老年群体受骗率多达65%以上,60后老年群体等容易落入大额虚假投资等骗局。经过梳理,这些涉老诈骗案主要集中在消费、投资、养老等领域。针对老年人的各类诈骗套路都有哪些?如何推动老年人防诈骗意识和能力的提升?

    套路一:股票诈骗案例

    老程受邀进入一个股票群,有人在群里给老年人分析并推荐股票,推荐的股票天天挣钱。老程早期投入了5万元,之后又先后追加了5万和12万,投入资金多了以后,股票非但没像群主说的拉升50%,还下跌了10%,现在账上只有4万多。老程想着把这4万多提现,发现无法正常卖出,这时群主也已联系不上,自己也被群主踢出群聊。

    提醒:微信群不能随意进,投资要谨慎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符合刑法中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如何规避这些风险,首先,微信群不要随意进入,也不要过分相信群里的分享和言论。其次,自身投资理财要谨慎。最后,如果被骗,一定要记得保留相关证据,包括打款记录、聊天记录等信息,并且及时报警。

    套路二:贷款诈骗案例

    老张日前接到一个自称淘宝客服的电话,对方称其在店内购买的产品有严重的质量问题,可以给老张退款,但要按照客服提供的平台退款。很快,客服发来一个链接,称这就是退款平台(其实就是网络贷款的APP)。根据诱导,老张点击链接后下载了多个分期借贷APP。在扣除应退金额后,骗子将剩余款项全部转入骗子指定的账户。诈骗成功,骗子断绝和老张联系。

    提醒:被骗贷款也得还,不能以被骗为由拒还

    在实名制大背景下,个人信息基本处于半公开状态。骗子通过个人购买记录,可以很容易掌握大量个人的姓名、住址等信息。利用老年人爱占便宜的心理,再通过核对个人信息,骗取老人信任,进行蒙骗。最重要的是,不能以钱是被骗为由拒绝还款,否则要被贷款方追究违约责任,可能因此被法院列为失信人员名单。

    套路三:消费返利诈骗案例

    老刘近日发现一个“生财之道”。有一家公司,涉及的产品种类很多,有保健食品、茶叶、酒、化妆品、手机、智能手表、床上用品等。注册消费成为会员,就能得到相应的奖励,而且消费越多返利越多,最高可以返现6000余元。可没过多久,老刘的发财梦就破灭了,因为公司资金链断,钱彻底退不回来。

    提醒:投资项目是否是骗局关键看“造血功能”

    所谓的消费返利其实就是,骗子用最短的时间拉到更多的人进来,然后用后来加入的会员投资来支付前期加入会员的返利。这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拆东墙补西墙”。如何判断一个投资项目是否是骗局?关键看其是否有“造血功能”,是否有稳定充足的收益。切记“你惦记人家的利,人家惦记你的本”,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了,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套路四:保健品诈骗案例

    去年疫情严重的时候,小刘母亲所在的老年拼购群突然热闹起来。一个自称某国际著名保健品公司中国区代理负责人“祝总”经常在群里说一些让人高深的医学术语解答新冠肺炎,群里还有人说知道他们的公司,在医药行业特别厉害。聊天中,“祝总”透露有“秘密渠道”可以搞到国外研制、预防感染新冠肺炎的保健品。小刘父母怕被疫情感染,最终转账4.5万元购得特效药。在联系“祝总”发货时,发现该人早已退群了。

    提醒:保健品不能随便吃,更没有“特效药”

    疫情期间,在国家和国际没有任何“特效药”公布的时候,切莫一时相信他人的言论。该案件中该诈骗团伙就是借助疫情下大家的知识盲点,炒作保健品药效,攻克老年人害怕生病的心理,从而犯罪得手。老年人应该知道,药不能随便吃,保健品也不能。老年人应该多和儿女沟通,多关注新闻,不要过分信任陌生人的虚假宣传。

    套路五:养老服务诈骗案例

    退休干部刘女士,从朋友处听说有养老公司在做养老项目。刘女士谨慎地观望,经历了去养老基地实地考察、查询养老公司的基本信息和房产证后,决定投资10万元。后来,在享受了利息月月返到账的红利后,刘女士又陆续投了40万。在眼看要过上幸福的养老生活时,公司传来消息,法定代表人携款潜逃。

    提醒:多到政府网站等公开渠道核查机构信息

    养老公司以散发传单、口口相传等方式,销售虚构的养老公寓、养老山庄,或者以投资、加盟、入股养生养老基地、老年公寓等项目名义,承诺返本销售、售后包租、约定回购、销售房产份额等方式吸收资金,实际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诈骗方法向社会不特定公众非法集资,数额特别巨大,其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老年人千万不要被小恩小惠所欺骗。

    三招帮助家中老人避开骗局

    1)多与老人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

    许多案例中,骗子通常会让老人向家人隐瞒情况,如若发现被骗,应耐心劝导,及时止损。

    2)经常向老人宣传防范诈骗的知识。

    用老人愿意接受的方式,如新闻报道等渠道传达自我保护的方法。

    3)随时关注老人的财务情况。

    如果老人突然产生大量资金流出、频繁向亲友借钱等,很可能已陷入诈骗陷阱。

    让老人家与被骗说“再见”

    观点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年人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一系列针对老年人的产品层出不穷。俗话说“树大招风”,如今各类骗子也盯上了老年人这一群体。有忽悠老年人花卖房子的钱买保险的,有甜甜地叫几声“爸”“妈”骗老年人买无用的保健品的,诈骗手段花样百出,骗走老人一辈子的积蓄。甚至有老人面对他人的苦口相劝,仍坚信骗子,说自己宁愿被骗。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老人容易上当受骗?首先,老年人知识欠缺。大部分老年人的信息摄入量太少,尤其是对网络、手机APP等新鲜事物认知不足,所以那些手段高明的骗子利用老年人更关注健康、轻信的特点,骗取他们的钱财。其次,老人都容易自我满足。很多老人碍于面子,即使被骗也不想说出来,他们想要在晚辈面前表现自我价值,告诉他们,老年人不逊于年轻人。最重要的是,老人缺乏关爱,这就给了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

    当下,越来越多的子女因为工作等原因远离父母外出打拼,无法和老人经常见面,长此以往,老人难免内心空虚,遇事也不愿麻烦子女。有条件的子女要多陪伴老人,给予他们更多关爱,多回家看望老人,不要让骗子的甜言蜜语得逞。告诉老人不要贪小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虽然偶尔有“馅饼”,但更多的是石头,不要因为占一点小便宜付出巨大的代价。老人家奋斗了一生,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不能进入骗子的口袋。老年人防诈骗,需要个人提升防范意识,也需要子女多给予陪伴与引导,更需要监管力度的不断提升。

    (摘自当代健康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