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雄老人和他的油茶林 记者 杨凌凌 摄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杨凌凌
在荷塘区仙庾镇樟霞村,有一位与众不同的老人,从单位退休后,他开启了一段特殊的旅程:用30年时间,手抬肩扛,在20多亩荒山上,开垦出了一片油茶树林。
他就是李春雄。“一亩油茶百斤油,又娶媳妇又盖楼。现在我们都管油茶树叫‘铁杆庄稼’‘摇钱树’。”看着昔日的荒山如今一片青翠,李春雄满脸笑容。
他有一个心愿:让更多的荒山变绿,让村民的房前屋后飘满果香。
退休回乡当“愚公”
荷塘区仙庾镇樟霞村,位于长株潭生态绿心,有“长寿村”之称。3月18日,记者来到这个村落。在一片茂密的树林里,老远就看见李春雄在砍柴,他佝偻着背,饱经沧桑的脸上刻着皱纹。
李春雄今年79岁,退休前就职于省建五公司。因心里装着家乡的山水,1988年退休后回到了樟霞村定居。
“当时不少村民外出务工,山头长满了杂草,根本看不到多少树。我就想,这么大一片山,光秃秃的太可惜,就下决心扛起锄头垦荒种树,也算是为村里做点贡献。”
虽然“要为家乡做点贡献”的想法让李春雄决心很坚定,但亲戚们听到他的想法后,纷纷好言相劝,让他放弃。最多的说法便是:你有退休工资,日子又不是过不下去,甚至比一般人过得好很多,何必去吃这个苦。
在李春雄看来,只要有一股“耐得烦、霸得蛮”的精神,就没有迈不过的坎。通过土地流转,李春雄从其他村民那里承包了20多亩荒山,开启了拓荒之路。
荒山变青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若向山要宝,得把荒山变青山。
油茶是樟霞村的特产,已有千年种植史,而樟霞村的也有良好的油茶种植条件。
“油茶全身都是宝,油茶籽能压榨食用油,还可以药用。油茶残渣可加工成有机肥料,促进油茶树的生长……”李春雄说,如果将荒山开垦成油茶山,既增加农民收入,又带动乡村发展,也符合绿色农业发展的理念。
此后的30年间,李春雄每天扛着锄头爬到山上,举镐挥锄,劈山凿石,用柴刀砍出一条条小道,迎着朝阳出,伴着落日归。驼背老汉往返山林,成了樟霞村的山头近乎定格的画面。
山高坡陡,机器设备上不去,李春雄就一锄头一犁耙慢慢拓荒,全靠人力把废柴往山下背,自己背不过来时,就拉上老伴一起。
树苗需要浇水,但山上没有水,树就不能成活。为了保证树苗成活率,李春雄靠着扁担一趟趟往返山上和山下挑水。
授人以渔
一心一意地开荒,日复一日地干活,细心照料每一株油茶树苗,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荒山在一锄一锹间终于褪去荒芜外衣,从茅草山慢慢变成了油茶林。到2000年,茶油树林全部挂果。去年,李春雄种的油茶产量将近1000斤。
荒山变青山,这是第一步。如何把青山变金山,向山里要宝,如何把传统农业提质、转型、升级,李春雄有自己的思考。
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茶籽丰收时,他雇佣本村15位村民采摘茶籽,以一半的茶油作为报酬,自己还剩下一半,按照每斤茶油70元的价格,他能增收3万多元。
李春雄的行为带动了樟霞村一些年轻人的积极性。其他村民效仿他开荒,李春雄还将种油茶的丰富种植经验教授给村民,带动大家共同走上致富路。
结束采访时,李春雄说,周围邻居有时笑着喊他愚公。“我觉得只要能动,就该干下去,带动本村的村民齐心合力,在几年之内,把荒山都变成油茶林,让更多的地方绿起来。”
“钱景”喜人
近年来,樟霞村通过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全村古树油茶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占全镇油茶林的60%。
村里种植古树油茶风气越来越浓,仅靠着古树茶油,每年为全村带来收入超70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也从过去的零到现在25万元。
“现在日子变好了啊,打牌的少了,大家精气神更好了!”黄四平是荷塘区仙庾镇樟霞村党总支书记、村主任。他表示,这些年来,村里经常开展各类文艺活动,还组建了文艺队。樟霞村的村民腰包鼓起来了,生活越来越好。
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有100余个,90岁以上的有10余个。截至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已达25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92万元,高于周边平均水平的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