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围山的时空穿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齐晓武

     

    2021年3月7日早上,应浏阳市作协相邀,一群来自株洲的作家,来到浏阳大围山采风。天气有些阴冷,好在没有下雨,大家言语不多,默默地上车赶路。

    从省道拐入小路后不久,后面的一台车掉了队,于是我们靠边停车等待。路边山上一股涓涓细流,沿着山体缓缓流下,微微冒着一缕热气。有人说是温泉,有人反驳说是山泉,有人手捧泉水、一饮为快,言之清甜甘冽、可养天年!于是众人纷纷效仿。路的另一边,是农人的几块菜地,一串串竞相怒放的蚕豆花,在柔和的光线下,在清冷的微风中摇曳身姿、释放清新,像小姑娘在炫耀自己花裙。几稞壮硕的芥菜在恣意生长,面对众人的赞美却丝毫不为所动,只是轻巧地抖动叶片上的露珠。其他的则不能辨识,同人笑我五谷不分。

    第一站来到锦绶堂,这里曾经是湖南省苏维埃政府的旧址,是中国第一个省级苏维埃政权办公所在地。这个巨大的院落占地约有8亩、建筑面积有5000余平方米、108个房间,仅天井就有19个,在南方地区,作为一个独立的院落存在确属罕见。

    大院的主人涂儒玫(字文绶),早年中举,英年早逝,其妻涂刘氏守寡多年,1895年光绪皇帝追授涂文绶五品封典奉政大夫。刘氏为追念亡夫,修建此大院。房屋高大雄伟、雕梁画栋,结构坚实稳固,用料、做工和装饰极为考究,曾挂有陈宝箴(湖南巡抚,陈寅恪的祖父)题写的匾额,以及大量名人字画。尤其是主建筑的两个窗体,设计成两部开启的书卷,引人无尽遐思。后因家道中落,为族人所分割使用。解放后,该院落作为地主资产,分给十几户农家,也曾作为学校、知青点使用,至今可见红军、“文革”时期的标语等遗迹。

    走出大院突觉豁然开朗,此时天气稍有放晴,大片的雨后桃花怒放,在远处绿色山岭的映衬下,汇成了一片粉色的海洋,几个着装艳丽的女孩,在花海中嬉笑飘过,身影消失在远处的炊烟之中,笑语播撒到芳草之间。

    由于行程安排比较紧张,只能仓促间拍了几张美照,挥一挥手告别这醉人芬芳,踏上了新的征程。“浏阳河,弯过了九道弯呀,五十里水路到湘江”,随着车中歌曲的播放,探寻浏阳河源头旅程开始了。车子刚刚离开山脚,沿公路盘旋而上,周围便被云雾笼罩,司机只好打开双闪车灯缓慢前行。仰望山间,白云拥抱山林,涧水飘若丝带,远处露出翠绿的山顶,真有“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受。俯瞰山脚,一串串车灯,断断续续、若隐若现,在云海中游动,想来那就是浏阳河的心灵,弯成了几道弯,在伴我们前行?

    车子快到极顶时停了下来,眼看却是一片开阔,雾霭之中更是觉得无界无边。随行的导游引导我们来到一片草滩,告知我们大约在30万年以前,这里还是雪山林立、直刺蓝天,随着地质的变迁,地势逐步降低、冰封逐渐融化,草木开始萌发。因为这里群山环抱,且地势平坦低洼,逐渐形成可以蓄水的草滩——祷泉湖,涓涓细流终于汇成了浏阳河的源泉。

    此时还是一个寒冷季节,加之海拔约有1400米,寒气袭人、游人稀少,沿环湖(草滩)小路漫步,却有一番独特的景致。小路山体的一侧,漫山遍野的白檀树肃然站立,因为早已落叶,只有洁白的躯干屹立在冷风之中。用手轻触它洁白如凝脂的肌肤,光滑细腻、温润可亲。嗅一嗅它柔美如弯眉的枝条,清香沁人心脾。别看它个子不高,却有着极为发达的根系,能够在这高寒地带茁壮成长、繁衍生息。在白檀树下,长满了杜鹃花,因天气寒冷,像一个受气的小女孩,委屈地蜷缩在地面上,偷眼探寻着春的气息。小路的草滩一侧,草木枯黄,随处可见的池水,清澈见底、纹理可辨,诉说着数万年的往事。回望一眼“浏阳河源头”的碑刻,畅饮一杯源头古井的清泉,仿佛瞬间从时空中穿越回来,来到人世、来到今天。

    同行的作家海哥,感慨地说:几十年前的浏阳贫困交加,如今文明富裕,在全国百强县中排名14,足见勤奋与智慧,才是人类文明、富裕的根本!细想一下,国外的以色列、国内的温州,穷山恶水之间,遍开文明富裕之花,足可以为鉴。短短一个上午,脚步踏寻了30万年前的地质变迁,口中品味了400余年的饭菜余香,目光扫视了百余年的院落兴衰,全身心体验了大围山的过去、今天。这一时空穿越虽然短暂,沧海桑田的变换却令人感叹!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