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显示器”穿在身上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把衣服变成“显示器”,进而实现浏览资讯、收发信息、实时导航等功能,这是科学家们一直在探寻的方向。复旦大学科研团队成功将显示器件的制备与织物编织过程相融合,实现了大面积柔性显示织物和智能集成系统。相关成果近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科研团队负责人、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介绍说,如何在柔软且直径为几十微米到几百微米的纤维上构建可程序化控制的发光点阵列,是织物显示领域的一大难题。团队研制出两种功能纤维——负载有发光活性材料的高分子复合纤维、透明导电的高分子凝胶纤维,通过两者在编织过程中的经纬交织形成电致发光单元,并通过有效电路控制实现新型柔性显示织物。

    记者看到,团队研制的“发光经线”,外观与生活中的寻常纱线类似,但通电后即可发出明亮的光。

    据介绍,“发光经线”的直径可在0.2毫米至0.5毫米间精确调控,赋予了其超细超柔的特性,以此梭织而成的衣服,可紧贴人体不规则轮廓,并保证轻薄、透气。

    实验结果表明,显示织物在对折、拉伸、按压等外力作用下也能保持亮度稳定,可耐受上百次的洗衣机洗涤。

    该系统在物联网和人机交互领域,如实时定位、智能通讯、医疗辅助等方面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

    “地质工作者在野外工作时,只需在衣服上轻点几下,就能实时显示位置信息;语言障碍者把‘显示器’穿在身上,就能与人实现高效便捷沟通。”彭慧胜表示,许多过去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场景,有望在不远的将来变为现实。 (据新华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