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巾帼心向党百年逐梦正当时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李卉 黄欣雨 通讯员 肖芳婷/文

    3月8日,我市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1周年主题活动。本报选择了部分受表彰的优秀个人与集体进行深入采访,并于昨日进行了报道。今天,请再次跟随记者,读一读另外4个动人故事吧。

    5

    市“最美庭院”创建工作先进集体

    ——炎陵县妇联

    为响应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的号召,市妇联于2019年开始启动“展巾帼风采·创最美庭院”行动。2020年,在“展巾帼风采·创最美庭院”的季度考核中,炎陵县妇联多次名列前茅,她们有何秘诀呢?

    充分调动“创最美”积极性

    按照“各级妇联组织牵头,广大基层执委带头,每家每户妇女参与”的要求,炎陵县妇联充分调动2150余名妇联执委“创最美”的积极性,实行妇联执委分片责任考核评比制,在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分别组建巾帼志愿服务队共129支。

    由此,“创最美”的触角延伸到了家家户户。从不了解“创最美庭院”到积极参加评比,村民的态度充分说明了炎陵县妇联执委们所做的努力。为保证工作全面开展,炎陵县妇联不仅进村入户面对面宣传49872人次,还组织开展清扫活动3672余次,真正做到了“每家每户妇女参加”。

    2019年至今,全市共评选出“最美庭院”示范户20953户,实现100%挂牌,“最美庭院”评比挂牌率达到了51.20%。通过创最美行动,各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以及“绿化、净化、亮化”工程全部实施。

    “大家的积极性都很高,各家各户的面貌都焕然一新。”炎陵县妇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这两年来的努力,全县实现了从整治家庭“小环境”到农村人居环境“大治理”的改变。

    从有形的庭院创建到无形的家风引领

    “创‘最美庭院’,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炎陵县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家风文明就是这个魂。

    炎陵有瑶、畲等22个少数民族,客家文化、瑶族文化、畲族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炎陵县妇联坚持“因村因户施策”,在保留村庄自然肌理、尊重村民生活习惯的基础上,将历史记忆、传统民俗、家庭美德、乡风文明等要素融入庭院建设,并大力开展评选“文明家庭”“五好家庭”“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公婆”“最美新乡贤”等系列活动。依托“她代表”微信工作微信群,广泛宣传推广、深入收集创建情况,2019年成功推送张爱平家庭获评为湖南省文明家庭。装点美丽庭院、涵养良好家风,“最美庭院”创建工作在炎陵落地开花,实现“内外兼修”。同时,炎陵县结合地方特点,打造“旅游发展+最美庭院”模式,“卷耳一木居”“远山南”已成为网红打卡点,社会效应和经济效应实现了双赢,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庭院经济产业。

    “网格+妇联” 打造屋门口维权新模式

    6

    市先进基层妇联组织——芦淞区白关社区妇联

    夫妻俩闹矛盾,以前有气没地方出,有委屈也不知道跟谁说,如今社区建起了“姊妹聊吧”婚调室,由社区妇联执委坐镇主持,既有暖心宽慰,也有从入情入理的分析阐释。

    白关社区近年来桩桩件件的好事、点点滴滴的变化背后,都少不了她们的身影。白关社区有妇联主席1名,副主席2名,执委17人。每位执委都就近联系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患病家庭等,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帮助解决困难。

    “网格+妇联”的新模式

    “我们社区的一个特殊点在于既有农村户口,又有城市户口。”白关社区妇联主席胡革莲告诉记者,最初如何将妇联工作推广出去,是一个难题。

    2017年,借由社区网格工作的开展,社区的妇联工作也开始改变思路,依托网格化管理模式的东风,通过“网格+妇联”,充分发挥社区“娘子军”的作用。社区现建有2个网格小组,结合“执委连心”集中大走访活动,对社区的重点人群和高风险家庭进行拉网式摸排,及时登记困难家庭和特殊家庭的信息,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扶。

    通过志愿者、党员、执委每个人分管几户,对于每一户家庭的困难和需求,妇联都可以动态掌握。“有什么事情,一个电话打过去,就能够对接上。”社区妇联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尽可能把家庭和邻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婚调室+直播间”打造贴心娘家

    同时,白关社区通过创新阵地打造贴心娘家,设立“姊妹聊吧”婚调室,通过心与心的交流,巧断家务事和邻里事,在维护女性经济、社会、家庭等方面权益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设立“巾帼惠民直播间”,为姐妹们提供就业平台,拓展社区农户产业增收渠道,社区妇联专门设置了一个抖音直播,每周为农产品直播带货。不仅如此,她们还采取就业培训的模式,帮助企业招工,并组织了两期巾帼助农电商、月嫂培训,提升姐妹们的职业技能。

    社区妇联围绕社区发展大局,以“巾帼不让须眉”的精神,唱出了一台不平凡的好戏。做了多年妇联工作的胡革莲笑称,“没有什么特别的经验,主要就是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晓之以情说给她们听,大家都能够配合。”

    勤劳“湘下郎” 精准扶贫中显担当

    7

    市巾帼现代农业科技(扶贫)示范基地

    ——攸县湘下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2010年,回乡创业的丈夫带着曾甘华回到了他的老家,攸县双凡村。印象中热闹的村落,慢慢成为空心村,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大片的田地荒芜着。他们看后十分揪心,下定决心:“除了创业,还要和村庄融合在一起,让村庄变得更好。”

    建立电商平台

    帮助更多的妇女实现就业

    跟随丈夫回乡创业的曾甘华,笑称自己本来是一个“陪练者”,但是在支持丈夫的过程中,也摸索到了不少经验。2016年,她成立攸县湘下郎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湘下郎”)主要从事于牲畜、家禽饲养与销售,蛋类、食用油、生态大米种植以及销售。

    除此以外,在几年的摸索中,“挑不了担”的曾甘华,在农村也找到了自己的社会价值,“作为年轻人,我会很多新的技术,可以做更多的事情”。她开始不遗余力地搭建一个电商平台,通过线下门店和线上商城等多种渠道,将村里的农货销售到外面去。每当了解到一些商品有需求,她就带领大伙种植,从新鲜的辣椒、生姜、艾叶,再到简单的粗加工产品,多种多样的商品从双凡村输送到全国各地。

    “以前村里的妇女职责就是带孩子,生活十分单调,现在有很多的选择。”看到在家的妇女如今不出远门就能创收,自我认知也更加积极,曾甘华的内心也十分满足。“湘下郎”基地目前的劳动妇女就业人数达126人,帮扶建档立卡贫困妇女人数18人。

    “未来希望可以带领有想法又干练的妇女同胞,实现从就业到创业的改变。”对于未来,曾甘华还有很多想要做的事。

    投身公益事业

    帮助有需求的困难妇女儿童

    作为一名80后大学生返乡创业者,曾甘华还积极地投身扶贫事业以及公益事业,她为本村家庭经济困难的患病妇女众筹医药费,为坪阳庙养老院提供爱心鸡蛋,疫情期间,更是积极捐款捐物。2019年,曾甘华在双凡村发起成立“双凡村留守儿童之家”,凝聚政府与社会力量为留守孩子提供“生理、心理、安全、陪伴、兴趣”等帮助,让双凡村的孩子多了一个了解世界的窗口,而“湘下郎”电商平台也拿出销售额的2%用于“双凡村留守儿童之家”的建设。

    谈及为什么会坚持投身公益事业,曾甘华腼腆地笑着说,“我们都是社会中的人,为这个社会做一些事情,是应该的。”她相信着,播撒的每一颗向善的种子,都会有生根发芽的那一天。

    在曾甘华的带领下,“湘下郎”自成立以来,公司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养殖乌骨鸡、土鸡,户数从41户逐渐扩展到112户,年出栏放养乌鸡、土鸡近2万只,并带动12户农户自主创业,助贫困户脱贫,人均增收5000-8500元。

    陈正德夫妇始终走在公益之路上

    8

    市五好家庭——陈正德家庭

    在陈正德还很小的时候,有一幕让他印象十分深刻。

    一次,爸爸开完公社大会,兴高采烈地提着一个印着红字的铁桶回了家,仔细一瞅,铁桶上写的是“五好家庭”四个大字。当时,整个家庭都十分激动。

    今年3月8日,陈正德也抱回一个“市五好家庭”的牌匾,他高兴地说,“这是一种家风的传承”。

    四世同堂的和睦家庭

    乐器演奏、经典诵读、书法绘画……这是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举行的一场传统文化演出活动的场景。在攸县,不少人都是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的粉丝,而这个公益组织的创始人之一,便是获得市五好家庭荣誉称号的陈正德家庭。

    攸县网岭镇陈正德家庭,四世同堂,虽然兄弟姊妹多,但彼此体谅谦让,每个月都会举行家庭聚会,气氛其乐融融。父亲去世后,为了陪伴照顾老母亲,陈正德主动放弃县城的工作,请调回槚山中学任教,妻子皮晓艳则悉心照顾婆婆的衣食住行。

    “以前问母亲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但其实都不是母亲最需要的东西。”陈正德有一次回家,母亲和他说,这是两年中睡得最好的一晚,陈正德十分感慨,“母亲最需要的其实是陪伴”。他立刻下定决心,要回乡陪伴母亲。当时的母亲已经80多岁高龄,眼睛有点看不清,嗓子也有些坏了,“还是在身边照料最放心”。

    “行善尽孝,读书志在圣贤……”现在到陈正德的厅堂,还可以看到家训的牌匾。朗朗上口的家训,时时念一念,逐渐深入到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中。

    在五个兄弟姊妹中,陈正德是最小的,但现在每个月的家庭聚会,都是由他牵头。“大家每个月都期盼着这个日子”,陈正德说,每一次的家庭聚会上,27个家庭成员都基本到齐,各自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互相学习。“如果哪家有困难,我们在会议上也会一起探讨解决办法。”

    传统文化的受益者与传播者

    陈正德将自己称之为“传统文化的受益者”,因为一次机缘学了优良的传统文化,他逐渐悟到了家庭相处之道:“要先修身,然后才能齐家。”遇到了矛盾,要先找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盯着对方的缺点。这样一来,家庭中的矛盾就渐渐少了。

    因此,多年来,夫妻俩还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2016年6月陈正德同爱心人士一起成立公益组织“攸县传统文化促进会”,4年来一直坚持利用业余时间做公益,足迹遍布全县各镇,还受邀到多地开展活动。他们申请成立了攸县第一家孔子学堂,定期免费授课,他们指导孩子们学习优秀经典,让不少孩子改掉了原本奢侈浪费或是娇气懒惰的不良习惯;他们也开设家长课堂,让家长们更了解孩子心理、掌握沟通方法,在此过程中化解了多起亲子矛盾与夫妻因教育问题产生的分歧。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