惋惜:十岁“聋儿”错过最佳康复期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聋人小媛(左)获得助听器后,已能感受到声音 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戴凛 摄

    本报讯(株洲晚报融媒体记者 戴凛 通讯员 赖俊勇 肖狄)聋人夫妇的孩子,就一定是“聋人”吗?这个未必!前日,市聋协举行爱耳日助听器适配检测活动,听力验配人员发现,一名10岁的“先天聋儿”具备听力康复条件,建议家长立即采取补救手段。

    10岁的小童(化名)其父母都是聋人,因其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昨日,她获赠了一台免费助听器。当时,验配师朱益明发现,小童只是听力受损,并非“全聋”。而且由于孩子的爷爷奶奶都是健全人,在与爷爷奶奶的生活中,小童学会了“好的”“谢谢”等简单词汇的发音。

    原来,小童出生时被检测出听力受损,于是其家长认为孩子也是聋人,长期脱离语音学习环境,求学也选择了特殊教育学校。

    朱益明表示,小童在幼儿时其实具有较好的康复机会,但未引起家人重视。她给家长提出建议,小童应尽快进行相关康复训练,并通过助听设备加强与健全人沟通交流,争取重建语音能力。

    市聋协负责人赖俊勇表示,残疾康复训练的最佳年龄在0-7岁,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存在身体缺陷,不要回避或放弃,务必抓住这个“黄金阶段”进行康复训练,以降低致残的程度。有康复需求的家庭,可联系所在县区残联,接受相关免费康复训练。

    在当天的活动中,市聋协还为另外5名聋人赠送了助听器,帮助他们感受声音,减少沟通障碍。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