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凌凌 通讯员 胡琛)12月24日,株洲市富贵添承木业、株洲市志国原木家具制造等公司在全国排污许可核发系统平台上生成排污许可证书。至此,我市2019年总计核发排污许可证达264张,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年度核发任务。
排污许可证是排污单位的“身份证”,衔接整合了环评、总量控制、排污收费、环境统计、环境标准等管理制度,有助于规范企业的排污行为和自行监测,强化信息公开。为有序推进许可证的申请与核发工作,市生态环境局根据生态环境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要求部署,提前完成了污水处理、汽车制造、人造板等26个行业264张排污许可证的核发任务。
今年许可证核发数量较大、企业填报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市生态环境局专门加强了业务培训,将以往“灌输式被动学习”改为“先自学填报、再集中辅导、最后集中审核解难答疑”的模式,提高填报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
在审核中,市生态环境局委托专家赴各地实地指导、集中审核,采取“成熟一家审核一家、审核一家改正一家、改正一家发证一家”挂图推进的方法,对重点和难点问题现场会审解决,提高核发质量,压缩发放时间。
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严格按照国家及省厅排污许可工作计划要求,继续大力推进排污许可证核发工作,确保2020年实现排污许可全覆盖;同时加强排污许可证后监管,督促排污单位严格按照排污许可环境管理要求,做好自行监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提交执行报告等工作。
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通水试运行 将基本解决河西生活污水直排湘江问题
▲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工程PPP项目通水试运行
株洲日报记者 谭浩瀚 摄
本报讯(记者 刘玺 通讯员 易勤思)昨日上午,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及配套管网工程PPP项目(以下简称“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通水试运行,城区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新增7万吨。
市水务集团负责人介绍,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是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项目。项目总投资5.2亿元,建设内容为厂区建设及配套管网建设两个部分,其中厂区部分在河西污水处理厂预留地建设实施,新建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配套管网部分主要由二期项目配套管网工程、陈埠港排渍站改扩建工程及陈埠港前池等组成。
该项目以PPP模式建设,由北京首创股份有限公司、市水务集团、湖南国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组成的联合体中标,其中市水务集团为政府出资方代表。
“与城区其他污水处理厂相比,该项目采用国内先进的深度处理技术——高效斜板沉淀法。该工艺通过增大沉淀面积、增长沉淀停留时间,有效增强沉淀能力,使下沉污泥浓度增大,出水水质更稳定、标准更高。”上述负责人说,项目投入使用后,河西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5万吨,服务范围涵盖湘江以西天元区整个新城区,服务人口43万人,服务面积40平方公里,有效补齐现存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短板。待项目稳定运行后,将基本解决河西生活污水直排湘江的问题。
此外,河西污水处理厂二期出水水质为《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排放标准GB18919-2002》的一级A标准,全面通水运行后,将进一步削减氨氮、总磷等污染物排放,有效改善湘江流域水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