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园区管理模式?“精简机构”“提升效率”,是这一轮园区升级行动中,株洲经开区确定的切入点。
精简机构提升服务效率
“500强”入驻,带来招商优势
园区能量有多大,最终还要落实到产业项目上。近年来,株洲经开区以“三城五园”产业布局为蓝图,明晰各组团的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先后吸引华强集团、中国移动、中国华录、绿地集团、中国平安等“500强”企业入驻。
但对于株洲经开区来说,打造全国领先的产业集群,一切还在进行时。围绕强链、延链、补链,今年,经开区重点构建“招商部门主管、片区运营商主抓、职能部门服务”的全民招商大格局,实行以商招商,以园招商,提高招商的效率和精度。
数据显示,今年1-11月,株洲经开区签约华中数控、绿地物流、平安绿谷、深国际物流、张力科技等项目3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3个,5亿元以上项目5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50亿元以上项目1个。
“500强”企业的看好,也为园区带来招商优势,推动更多项目汇聚。投资140亿元的华夏幸福云龙产业新城项目,迄今已签约入驻13个项目,其中9个项目已开工建设,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
(记者 伍靖雯 通讯员 谭小洋 凌宇翔)
“机构精简前,从普通科员到园区党工委书记,我们有8个管理层级、69个科级机构。”经开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层级多、科室数量多,所以出现过事项协调繁琐、部门责权交叉等状况,影响办事和决策效率,机构调整优化势在必行。
今年5月下旬,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党工委书记蔡周良带队到长沙高新区、湘潭经开区考察调研后,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开始了一场“自我革命”。
机构调整优化,首先是人员优化。在保持现有7个副县级部门的基础上,按照“双向选择”等工作思路,人员重新竞聘上岗;科级机构由69个调整到35个,精简49.3%。其中,正科级机构由58个调整到34个,副科级机构由11个调整到1个。调整后,管理层级减少了2级,各部室的职责更为明细。
告别“臃肿”,行政审批明显提速。按照“集中会商、并联办理”的方式,如今园区工程建设项目行政确认类备案事项不超过3个工作日,工业建设项目施工许可45个工作日内完成。在今年上半年的优化环境工作考核中,株洲经开区、云龙示范区排名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