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养石头

  • 上一篇
  • 下一篇
  • □ 李方明

    老家门前有一条小溪,发源于太和仙山下的大坪村。整条小溪七弯八拐的,流到我家门前也不知弯过多少道山梁,蹚过多少条水路了。

    我小时候,小溪是我经常要去的地方,放牛,割猪草。特别到了夏天,一天总要与伙伴去溪边玩耍,游泳、摸鱼、捞虾、捉螃蟹,不亦乐乎。而现在的小溪,却让我有些失望,想要抓几只鱼呀、捞几只虾呀、捉几只螃蟹呀,都见不到了。只有清清亮亮的溪水和沉在溪水里的那些颜色形状不一的石头了。

    有次回家,在小溪里没有看到那些活物,反而觉得湮没在溪水里的小石头很是可爱,于是就捡拾了一些带回来,又突发奇想,买来鱼缸而且用“大地山泉”水养起来,因“大地山泉”就是老家小溪里的水。

    记得读《红楼梦》时,说女娲娘娘炼石补天时,那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了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通灵性,又因见众石可补天,于是自怨自叹,说自己枉入红尘,甚是悲哀。然而,此石非同一般,经僧道点化,缩成扇坠一枚,也可佩戴,并镌上“通灵宝玉”几字。僧道对此石说:“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之地,温柔富贵之乡去安身乐业。”于是乎,此石随赤霞宫神璜侍者贾宝玉来到人间,与同样来自天宫的灵河岸上的绛珠草林黛玉演绎了一场可哀可叹、可悲可泣又缠绵绯恻的风月故事。

    我是不奢侈在小溪里带回的石头,会有多灵性甚至有多顽劣。因为我既不是道长也不是僧人,我不能点化它们。我只希望这几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石头,能安然地在我提供给它们的鱼缸里或睡或醒,或饮着清洁的溪水,欢快地呼吸着,快乐地成长着。

    透着璃玻看到这些小石头在水中是飘逸的也是无忧无虑的,也无世事上的纷扰。我想石头应是有生命的,也是有魂灵的。它在水中,本来看着的水是静止的,却让我看着看着,它就从水里冒出一串串水泡呢。它有时候会不会变成鱼?有嘴有眼也有腮,也会呼吸。我仔细地瞅着这些石头,如在左边的那块,看上去仿若穿着一件藏青色的衣服,静卧在水里如处子,不矫情,那身上的条纹,细腻而优美;而立在中间大一点的那块,颜色如凝脂又像似雍容华贵的妇人,看上去谈吐大方又彬彬有礼;在它旁边的那块小的却是一个看似玩皮又十分乖巧的孩子如依偎在母亲的身旁,翘首聆听一个久远的童话故事。

    我真是庆幸自已在小溪中随手捡来的石头,竟然能让我感觉出它们的姿态和灵性来。我每天起床,都要朝它看几眼,甚至踱到鱼缸边静静地看一会儿,看它们到底有什么变化。每隔几天我还会为它们换换水,我要保持水的清澈,甚至还放几棵水草。

    我感觉鱼缸的石头是活着的,而且活得坚韧、执着、蓬勃。因此,不由我想起了中国的四大名石:福建的寿山石、浙江的青田石、昌化石、内蒙古的巴林石。它们为何成为名石?我想,除了它们的珍贵,更是因为它们身上已赋予了生命,赋予了灵性,又如我这鱼缸里的石头,何尝不是呢。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