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药品带量采购带动药价“大跳水”,算是个“王炸”,因为它撼动了我市医改中最艰难的部分——药价改革。中选的25种药品价格下降后,因利润降低,药品质量会不会“打折”?原研药会“断供”吗?这些都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焦点。
带量采购优势在哪?
挤掉水分,消除灰色空间
带量采购优势在哪?市医疗保障事务中心主任程淼清认为有以下两点。
一是带量采购有确定的药品数量要求,买卖双方可以针对交易细节开展谈判。与不带量的集中采购相比,带量可以给药品企业明确的销售承诺和预期,方便企业安排生产和销售,控制成本,从而可以给出更优惠的价格,让患者获得更多利益。
二是可减少药品购销过程中的灰色空间。带量的同时意味着该批量药品供应企业的确定性,并且确保采购结果落实。目前实行的药品集中采购在招投标阶段缺乏明确的用量要求,中标并不意味着有销量,医院仍然具有自主选择权。实施带量采购则意味着通过招投标可以直接签署购销合同,实现招采合一,消除灰色空间。
药品供应如何“不断货”?
不搞一刀切,老百姓可选其他同类药
程淼清介绍,中选药品约定采购量的确定标准为医疗机构上年采购量的50%至70%。剩余用量,各医疗机构仍可采购省级药品集中采购的其他价格适宜的挂网品种。
这意味着,不搞一刀切,没有中选的药品尤其原研药依然在市场上得以保留,患者并不会突然“被断药”。换言之,老百姓可以选择中选的仿制药,也可依然使用原研药和其他同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