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疗法”治癌症
5G基站辐射大
俗话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不得不说,互联网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也让谣言“跑”得更快。随着自媒体日益兴盛,各种谣言更是满天飞。在铺天盖地的海量信息中,你知道有多少是真,又有多少是假呢?谣言止于智者,2019年,我们一如既往,澄清事实,还原真相,终结谣言,让科学作你的主心骨。
1
5
8
EB流感10分钟侵入人体?
谣言:1月,一则“防流感关爱帖”在一些微信群疯转,帖子称:“卫生局发出通知:这次的EB流感很严重,预防的方式就是要保持喉咙黏膜的湿润,不能让喉咙干燥,因此一定要多喝水。如果喉咙黏膜干燥,10分钟内病毒就能入侵体内……”
真相:“医学上不存在EB流感,流感和EB根本是两码事,不能混淆在一起。”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庞星火说,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导致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医学上确有EB病毒,但其隶属于疱疹病毒家族,并非流感的病原体。
“饥饿疗法”成为治愈癌症新途径?
谣言:这几年,“饥饿疗法”盛行,每隔一段时间,就会重出江湖。因为癌细胞会大量吸收人体养分,所以断食挨饿,可以饿死癌细胞,达到治愈的目的。
真相:这根本是无稽之谈。有人认为不吃东西可以让癌细胞没有能量生长,继而被“饿死”。这种说法是不科学的。
癌细胞也是人体的一部分,它可以无限增殖,并和体内正常细胞争抢营养,即使你不吃不喝,它也会消耗体内储存的营养。而普通的“饥饿疗法”不仅饿不死癌细胞,还可能造成机体营养不良,影响机体正常细胞的功能,造成体能及免疫力下降,继而加速疾病恶化。
5G基站密度高辐射大?
谣言:随着5G商用牌照的正式发放,各种“5G基站密度高辐射大,危害健康”的言论甚嚣尘上,传播起来比5G跑得还快。
真相:5G网络的提速,并不是依靠加大5G基站的发射功率,而是依靠扩容传输带宽、提升抗干扰能力和接收灵敏度综合获得的,从2G基站到5G基站,辐射其实是越来越小的。
贵州移动大数据分公司总经理李文华表示,5G基站与4G基站在发射频率上标准相同,都必须符合“小于40微瓦/平方厘米”的国家标准。这个辐射量和家用电器比起来,简直微乎其微,甚至不如电吹风和电磁炉使用时的辐射量。
2
6
9
“狗药”芬苯达唑能击败肿瘤?
谣言:一则“患者吃‘狗药’芬苯达唑,两个月肿瘤就消失”的新闻在朋友圈流传,让很多民众将信将疑,事实怎样呢?
真相:芬苯达唑是一种用于狗和其他动物驱虫的药物,目前没有临床研究支持该药能治疗癌症,现有的一些支持或反对证据均来自动物实验。
从动物实验来看,芬苯达唑的抗癌机制与当前的化疗机制并没有太大区别,所以仅仅凭借极少数特殊案例得出所谓治疗有效的结论,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防晒霜会被身体吸收危害健康?
谣言:在人体的母乳、羊水、尿液中都发现有防晒霜的成分存在,这证明防晒霜中某些成分被人体吸收的水平过高,涂抹防晒霜对人体有害无益。
真相:这条流言是对《美国医学会杂志》5月发表的一篇文章的误读。文章表示,参与研究的受试者连续4天、每天4次在全身75%的面积涂抹防晒霜。实际上,一般人很难涂抹到这个剂量。
该研究虽然说防晒霜被吸收,但并没有说明吸收的成分对身体有害,并且它在结论中明确提到“这项实验结果并不能表明,个人应该避免使用防晒霜”。只是部分媒体断章取义、过分解读,才产生了“防晒霜有毒”的谣言。
“超级真菌”感染后无药可救?
谣言:各种药物治疗无效、致死率极高、将上演现实版生化危机……4月,一则有关中国确诊18例“超级真菌”耳念珠菌感染的消息在社交媒体上疯狂传播。耳念珠菌感染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真相: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黄广华表示,公众不必过分担心,“超级真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医院内部,特别是ICU内,免疫缺陷人群存在感染可能,对多数感染者现有抗菌药物治疗有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性病科主任医师、北京大学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刘伟表示,我国目前已确诊的耳念珠菌感染,并未表现出对多种抗真菌药物耐药,而且没有因感染而死亡的病例出现,公众没有必要恐慌。
1
0
7
3
青少年近视可以被治愈?
谣言:有些商家打出各种号称能在约定期限内帮助孩子降低近视度数甚至治愈近视的广告,用的字眼全都是“近视治愈”“近视康复”“近视克星”等。儿童青少年近视真的可以治愈吗?
真相:对此,国家卫生健康委、教育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从事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的机构或个人,不得在开展近视矫正对外宣传中使用“康复”“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表述,误导近视儿童青少年和家长。
“近视的本质是眼球前后径的变化,俗称眼轴长度变长,以目前的技术手段来看,这是一种不可逆的变化。”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防治科主任朱剑锋表示,还没有一种安全有效的办法能使眼轴长度恢复如常。
吃多了荔枝会得脑炎?
谣言:6月是吃荔枝的季节。一则关于荔枝的谣言也是随之而来,有文章表示,印度暴发“荔枝病”,有上百儿童因脑炎丧命。因此,荔枝吃多了就会得脑炎,非常危险。
真相:荔枝并不会直接导致脑炎,也不会传染,但过量进食荔枝可能导致严重的低血糖,会诱发脑水肿。而荔枝成熟季节也是脑炎的高发期,且看上去症状有相似之处,因此也容易误诊和误判。
“荔枝病”常常与饮食不规律、营养不良、饥饿挂钩。在印度,很多患病的孩子本身就处于营养缺乏状态,葡萄糖的合成被抑制,果糖转换来不及,又没有其他食物补充,这是最终导致低血糖症的原因。
“量子波动速读”可1分钟阅读10万字?
谣言:有培训机构称发明了一种革命性的阅读方式——量子波动速读,在量子波动速读过程中,你只需高速翻动书本,1分钟阅读10万字,甚至不需完全翻开,就能理解书中内容。
真相:所谓的“量子波动速读”,想包装的概念大概是:通过量子波动让头脑中产生动态影像,即通过物理学的概念让感知器官产生多维感受。然而,量子波动或量子碰撞只能在巨大的“量子对撞机”中产生。单纯用手翻阅书本,根本不可能产生量子波动,所谓“量子波动速读”完全是异想天开。 (据科技日报)
“生酮饮食法”实现吃肉减肥?
4
谣言:无数科学研究支持的“生酮减肥法”来了,美味、健康和身材可以兼得!只要不摄入糖分,就可以随意吃高脂肪的肉类,还能达到很好的减肥效果。
真相:“生酮减肥法”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长期“高脂低碳”进食方式,反而会增加肝脏、肾脏的患病风险,甚至危害大脑健康。
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所谓饮食结构的改善,生酮饮食的确能让一些人体重在短时间内出现下降,尤其是原本摄入脂肪就不算多的女生。但没有足够证据表明,生酮饮食法对人体健康是长期有益的。